2023年11月23日
第09版:法治

一个中心“牵线搭桥” N个调解工作室“落地开花”

经开区法院构建商会商事调解大格局

本报通讯员 吴菲菲 刘超

本报记者 翟进

“你们真是及时雨!”日前,南通商会商事调解工作室揭牌仪式上,镇江南通商会会长苏金泉高兴地说:“法院在这里设调解工作室,我们以后咨询法律问题、化解会员企业纠纷就更加方便了。”

在镇江南通商会设立商事调解工作室,是镇江经开区法院积极探索商会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将商会内部协商协调与法院调解相结合,为化解涉企纠纷开辟新渠道。

自去年以来,经开区法院联合新区工商联,探索构建“一个中心+N个调解工作室”两级商会商事调解工作格局,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一个中心“牵线搭桥”

“一个中心”即镇江新区总商会调解中心,设在经开区法院二楼诉讼服务大厅,主要职责是受理辖区范围内的各类民营企业矛盾纠纷,组织开展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由1名驻法院人民调解员、3名新区工商联或商会调解员、2名法官组成“专职+兼职+指导”的调解工作团队,实行专职调解员常驻、其他兼职调解员轮驻或随叫随驻的形式共同参与调解工作。

在处理一起涉农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时,原被告双方争议较大,诉前调解期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考虑到原、被告存在长期供销合作关系,承办法官本着以和为贵的出发点,多次前往当地环保部门调查取证,并依托镇江新区总商会调解中心,耐心做双方工作。

总商会调解中心的调解员也在其中为两家企业“牵线搭桥”,促进他们坐下来、面对面沟通交流,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冰释前嫌。

这是总商会调解中心化解涉企纠纷的一个缩影。自该中心成立以来,先后与安徽、浙江商会对接,建立“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委托调解+联合调解”模式,今年以来已调解商事纠纷672件,调解成功343件,调解成功率51.04%,法院一审新收商事案件同比下降6%。

N个工作室“落地开花”

“N个调解工作室”则是“一个中心”的延伸与发展,让法院的调解工作“走出去”,在各个商会“落地开花”。镇江南通商会秘书长黄祝山说:“尽管商会内部已有一些纠纷调解机制,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法律问题,我们仍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N个调解工作室”设在各商会,主要化解“三种情形三类分流”的商事纠纷。“三种情形”聚焦辖区商会成员单位之间、辖区商会成员单位与其他企业之间、商会所属地区企业与辖区企业之间的纠纷。“三类分流”指的是当事人企业自行申请、总商会调解中心或法院委托、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委托的调解。

截至目前,经开区法院已先后在镇江浙江商会、镇江南通商会挂牌成立了商会商事调解工作室,下一步将把更多的商会纳入“1+N”两级商会商事调解工作格局中,深入推动商会商事调解一站式、全覆盖。

源头施策解纷于萌芽

“近年来,经开区法院每年都来走访调研,让我们实打实地感受到了法院对企业经营发展、风险防范方面的支持。”今年6月,在走访一家企业时,经开区法院收到了企业负责人诚恳的致谢。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经开区法院还依托总商会调解中心,结合法院“法治惠企直通车”活动,常态化开展调研走访、普法宣传,与辖区商会建立“法商”联席互动机制,多元化解商事纠纷,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商会组织以地域、乡情为纽带,把在镇江投资创业的同乡企业家们、创业者们凝聚起来,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行内人管行内事、商人纠纷商人解。”镇江新区总商会调解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商会作为商会商事调解中的重要一环,在化解商事纠纷中靠得住、信得过,我们将联合新区工商联与各商会共同发力,快速妥善解决商事纠纷,让企业家们真切感受到工商联管理指导、法院法治护航、商会服务协调的合力,进一步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23-11-23 一个中心“牵线搭桥” N个调解工作室“落地开花”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3989.html 1 3 经开区法院构建商会商事调解大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