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7日
第03版:要闻

缱绻旖旎的前世印记等你今生来寻觅

“发现镇江”首期视频“跟着唐诗游镇江”

主办: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镇江文化旅游产业集团

扫一扫跟着诗词游镇江 视频制作 朱晶晶 李嘉斌 钱恒

本报记者 朱晶晶

文化是城市之魂。诗词赋予城市更多灵性。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篇让镇江因唐风宋韵而诗意万千。近日,镇报集团联合镇江文旅集团推出全新文化类视频号“发现镇江”,首期视频《跟着唐诗游镇江》惊艳亮相。究竟有多少缱绻旖旎的前世印记,等着我们今生寻觅?

寻底蕴,镇江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跟着唐诗游镇江》透过古风小姐姐的视角,以吟咏镇江的唐诗为主线,上演古今穿越,彰显镇江诗词文化底蕴。

“镇江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从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到清代的沈德潜、郑燮、龚自珍,从歌咏凄婉爱情的《华山畿》,到慨叹杜秋娘一生命运多舛的《杜秋娘诗》,可以说,大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的诗人,大多来过镇江并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蒋光年娓娓道来。在他的眼中,镇江自古就得江山之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厚的人文资源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给予名流大家无限的创作灵感,积淀了深厚的诗词底蕴。”

历代骚人墨客在镇江留下的名诗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据市诗词楹联协会统计,历代吟咏镇江的诗词有万余首,《全唐诗》中关于镇江的诗有千首,《唐诗三百首》中关于镇江的诗有5首。在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名篇有135篇(段),其中地理信息明晰、篇目最多的城市就是镇江,有文1篇、诗词5首。

诗词文化,早已镌刻在古城镇江的基因与血脉中,让镇江的一草一木皆有诗意。

赏名篇,情感与诗意喷薄而出

翻开镇江诗词集,一首首诗词宛如一幅幅或淡墨积染或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情感与诗意喷薄而出。

在诗人王湾眼中,镇江山河壮美,气象万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泊舟北固山下,王湾思如泉涌,留下这一千古名篇;在“诗仙”李白眼中,镇江充满着瑰丽与浪漫,“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于焦山远眺,恍若云端正有仙人“举手来相招”;诗人张祜,在镇江觅着一抹浓得化不开的乡愁,“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对岸的星火是离人迷离的眼泪;诗人李涉,在镇江寻得人生真谛,“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纷扰的世事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七绝圣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绝唱;晚唐诗人杜牧重游润州,留下“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的咏叹。

辛弃疾晚年任镇江知府,留有两首千古名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他词中的镇江是“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苏轼多次客居镇江,为镇江写过无数诗词,他甚至有意在镇江长住:“蒜山幸有闲田地,招此无家一房客”;陆游曾任镇江通判,他眼中的镇江是“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李德裕三任镇江刺史前后达十年之久,写下了“多景悬窗牖”……

论传承,千年文脉焕发生机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镇江这座城市的诗词情怀始终未改。“20世纪50年代,镇江一批志同道合的文化人成立了中泠诗社。1962年重阳节,多景诗社成立。据1987年《中华诗词年鉴》所载资料,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省、市成立最早的几个诗社之一,也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单位和团体会员单位之一。”蒋光年回忆,镇江市诗词协会于1987年成立(2006年改名为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在各界不懈努力下,镇江2015年创建“中华诗词之市”成功,诗词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

近年来,社会各界为推动镇江诗词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市诗词楹联协会先后编辑出版了《诗联入门》《镇江诗词楹联作品集(1949-2022)》等,印发了万余册分发到各诗联组织和学校,起到了较好的普及效果;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开展“镇报小记者飞花争霸赛”,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品味诗词之美、增强文化自信;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江报业传媒集团主办的“一城山水一城诗:从诗词歌赋中走来的镇江”短视频征集活动,受到广大诗词爱好者和短视频创作者的喜爱,大家纷纷用镜头记录古城镇江的历史文脉和山川风貌,凸显镇江山水花园城市诗意栖居的氛围,借助诗词完美诠释镇江的诗韵、诗彩和诗香……

当诗词文化根植于城市肌理,镇江的千年诗词文脉在时代变迁中焕发勃勃生机。

2023-11-07 缱绻旖旎的前世印记等你今生来寻觅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81465.html 1 3 “发现镇江”首期视频“跟着唐诗游镇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