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
第07版:金色田野

汪月霞:与茶共赴振兴路

汪月霞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张宇

不久前,第七届江苏省农村创业大赛决赛在无锡落幕,我市推荐的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茶旅融合休闲农业创业项目”荣获休闲农业成长组二等奖。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汪月霞。

自小和茶结缘,是汪月霞走上“茶产业”发展之路的引子。“我老家在我爷爷那时候起就种植茶叶,打小我就喜欢偷喝大人的茶水。”想起儿时的喝茶趣事,汪月霞的嘴角难掩笑意。

从学校毕业后,汪月霞最初并未选择与家乡的茶为伴,而是离家闯荡。“或许是家乡的味道始终难以忘记,再加上后来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我找到了回家的理由,找到了未来奋斗的方向。”

2002年,汪月霞回到家乡,自父亲汪洪成手中接过茶园。“那时候,爸爸依旧用着传统的方式经营着十几亩茶园,不但辛苦,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在外打拼多年,汪月霞的眼光早已跳出了传统模式,她规划起了茶园的“蓝图”。

“十几亩茶园完全不能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同时,要购置现代化生产设备,提高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说干就干,汪月霞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挫折总是出现在意料之外。2008年的一场大雪导致万余只鸡被活埋,也将推广茶鸡共养生态养殖的汪月霞陷入窘境。种植黄金芽等名贵树种第一年,为了土壤改良而把质量不达标的茶叶全部填埋。2015年,气候反常,茶场春季只生产了615公斤高档茶叶,远低于正常年份的产量……顶着困难,汪月霞一路披荆斩棘,不但将茶园改造得更加完善,还注册了“水月雨”商标。

2018年,求新求变的汪月霞,将目光转向抹茶行业。“我们本地的夏、秋茶基本不生产,茶源的利用率较低,如果能将夏秋两季的茶叶用来生产抹茶,不就能扩展产品品类,增加茶园收益了吗。”依托南昌大学科研团队,汪月霞将现代生物酶解和循环冷却低温湿法超微粉碎技术结合,运用到抹茶加工中,生产出一种全新的夏秋抹茶产品。“茶饮料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特别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抹茶在市场上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作为食品调味剂,又可作为保健品、化妆品、冷饮与蛋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如今,汪月霞的抹茶生产线已实现每年生产夏、秋抹茶1.3吨,农场收购周边茶农夏、秋茶鲜叶2.15吨,她在农场开设各类培训,帮助茶农生产、销售茶叶,聘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茶叶、回购他们的茶鲜叶,帮助他们脱贫……

过去的十几亩小茶园,如今已逾千亩。回乡青年汪月霞,也收获了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高级评茶员、全国乡村工匠、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诚信之星”、江苏省农技协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农民工、镇江市巾帼创客、镇江市劳动模范、镇江市首届“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等诸多荣誉。今年,她还入选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

千亩茶田里,汪月霞依旧在不断尝试着更多发展路子。茶旅融合休闲农业创业项目就是她未来的方向。“通过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打造茶旅融合沿线风光带,推动茶园向现代化农业产业转型。”汪月霞说,茶园未来会成为传播茶文化的空间,以茶叶的故事讲好镇江悠久的茶历史。

2023-10-2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79531.html 1 3 汪月霞:与茶共赴振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