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张兵 陈越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丹阳市界牌镇界西组的建筑工地上演着项目建设的“速度与激情”。在一年前,这里还聚集着一批工业“散乱污”企业,由于多以喷漆镀膜、模具加工、打磨装配工种为主,处在产业链中低端,占用大量的土地、用能等宝贵要素资源,导致产出低,带来环境污染,极易产生安全生产隐患,与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相悖离。
整治势在必行,拆除雷厉风行。以2022年全市工业“散乱污”企业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界牌对租用界西16组的8家企业全部“两断三清”,近40间危旧厂房全部拆除。并非一拆了之,当地在整治的同时注重破立并举,提前谋划地块利用事宜。
“我们计划兴建标准化厂房,栽好梧桐树,招引金凤凰。”界牌镇镇长汤昊告诉记者,厂房自今年6月底开工建设,目前基础施工已完工,紧接着将开展主体框架建设,预计明年5月底之前可竣工验收。
作为丹阳市的工业重镇,界牌镇过往乡镇工业比较发达,但以小作坊加工无序发展的工业“散乱污”企业混杂其间。关闭、搬迁工业“散乱污”企业,将腾出土地(厂房)收回并合规开发利用,形成规范发展的工业集中区,成为界牌实施标本兼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与界西情况类似,界牌镇界中第一工业园内土地低效利用且大多数房屋已成危旧厂房,20户租户主要从事汽车配件加工制造等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同样呈现规模小、分布散、管理乱的特点。
去年11月,当地组织对所有租户有序搬迁,今年春节前拆除了所有厂房,目前已完成土地确权发证。界中社区环保委员乔国峰介绍,以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余平方米,筑巢引凤,通过抓创新、育新能,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目前正在办理建设手续,试桩已结束,待检测中心出具试桩合格报告之后,进行图审和招投标手续,计划10月底开工。”
目前,界中第一工业园该地块招商工作亦有进展,当地已与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签订意向租赁协议,发展潜力已初露端倪。其中,某车灯生产企业计划租用独栋厂房9000平方米,增添注塑机等生产设备,预计入驻运营后将形成年销售5000万元的规模,带动周边产业链加快转型变革。
界牌镇工业“散乱污”企业整治取得的成效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近几年,该镇关停取缔工业“散乱污”企业125家,整治提升56家。汤昊表示,经过锲而不舍的整治,从原先0.5万元亩均税收,到目前入园24万元亩均税收的最低要求,当地大大提高了工业厂房的容积率和土地使用效率。在列入整治提升类的56家工业“散乱污”企业中,经过转型升级已经培育出1家规上企业。除了经济效益,更有安全和环保层面的明显改观。“推倒了老旧危房,拆除了家庭式小作坊,化解了重大安全隐患,同时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接管工程,继续完善长江经济带保护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空间管控,杜绝随意布局。”
眼下,界牌镇正在对全镇闲置低效用地逐一调查,开展质效评估和分级分类精细管理,进一步探索村组级工业集中区的改革攻坚路径,对全镇36个村组工业集中区逐一画像分析,“一园一策”提出升级改造方案。“通过进一步明晰产业规划、找准发展方向、推动项目落地,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路径依赖,推动工业经济规范集约绿色发展。”丹阳市政协副主席、界牌镇党委书记徐瑞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