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青 谭艺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贯彻团十九大精神,牢记“镇江很有前途”的殷殷嘱托、“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的亲切寄语,落细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当前,团市委以学促干、多措并举,全面号召我市广大青年,以青春建功为“镇江很有前途”再展乡村新画卷。
时代感召,更多青年到农村去
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句容市果牧不忘家庭农场总经理、团市委副书记(兼职)华梦丽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作了题为《做田野上的希望,在乡土中国的创业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的发言。2016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并与四名同班同学扎根句容,合作创办果牧不忘家庭农场。目前,她的农场已累计带动就业357人次,为村民增收1900余万元,2022年实现人均增收33800元。
她为农学专业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传授实干经验,为中小学生打造第二课堂、加强他们的劳动教育,为全国农民打造田间课堂提供交流平台,先后培训学员16000多名,累计帮助农民增收1.2亿元。在她的影响下,39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服务乡村。
目前,我市全面升级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人才库。在原新农菁英人才库的基础上,依托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访活动,聚焦更广泛为农服务领域,挖掘和培育在涉农创业、乡村治理、科技兴农、乡村社会实践等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乡村振兴青年典型,举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宣讲会、分享会,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
我市还打造了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学院。依托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优势,深化校地共青团合作,开发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课程,设计线上线下课堂教学、观摩考察、主题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培训、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培训体系,打造我市乡村振兴青年人才联合培育新高地。句容团市委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联合实施的“六同六联”共育“新农人”计划,通过“校地同向、学习同频、平台同建、人才同用、资源同享、服务同推“方式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在校地合作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队伍工作中走在前。
与时俱进,更多技能在拓展
这个暑假,为期3天的实训营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课。学员由9名扎根乡村基层建设的“新农人”(20届定制村干班毕业生)和105名相关专业在校生组成。活动通过校地共建,培育青年大学生、青年“新农人”电商就业技能,创建镇江本地青年电商主播矩阵,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乡村文旅品牌打造。
我市全面深化校地共青团合作,在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在镇高校中选拔10支大学生电商直播团队与10家涉农青年经营主体示范结对,通过电商赋能直播助农,促成大学生能力提升与涉农青年经营主体发展“双向奔赴”。
暑假期间,我市大学生乡村振兴为农服务实践火热进行。结合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返家乡”实践,我市开展大学生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专题实践,推动大学生赴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开展活动、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以适当形式组织实践活动成果交流等。
优化供给,创新潜力在迸发
最近,丹阳团市委与丹阳农商银行签约战略合作,双方共推金融“青服务”,开发“农商·新农菁英贷”专属产品,主动为青年信用“白名单”客户预授信用额度;共育先锋“青力量”,合力推动各类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号手岗队”创建,联合培育一批数字乡村青年人才;共筑实践“青阵地”,定期开展“银团企”对接活动,帮助创业青年和新生代企业家“一站式”解决创业技能缺乏和资金短缺等问题。
丹阳银团企合作正是推动新农菁英贷3.0落地的生动实践。目前,我市推动金融惠农落地,以服务涉农青年主体为抓手,助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广泛发动金融行业青年骨干组建20支以上“金融下乡青年突击队”,开展送贷上门等活动。与金融单位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青年工作站”,联合推动“农商·新农菁英贷”产品落地,打造一地一品,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乡村青年,每年发放贷款不少于5000万元。
壮大乡村志愿服务力量,在去年我市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招募基础上,2023年全市乡村振兴志愿者继续扩大规模,前期已摸排涵盖全市6个县区的81个优质岗位。今年镇江市乡村振兴计划将加大校地定向招录比例,与江苏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确定校地定向岗位48个,为人聚镇江再添力量。
我市开展“青禾”科技志愿队新招募工作,新组建“青禾”科技志愿队10支以上。志愿队常态化深入乡村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结对种养大户和涉农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当前,团市委正全面启动实施以“优化平台载体,打造施展才干新高地;优化人才培育,修炼一线建功新能力;优化服务供给,激发惠农助农新潜力”为内容的“三个优化”专项行动。青春建功生动实践正在为“镇江很有前途”再展乡村新画卷进行一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