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1日
第01版:头版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本报记者 笪伟 本报通讯员 胡艳

8月26日上午10点,位于西津渡景区的镇江民间文化艺术馆内,10多名中学生正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聆听镇江特色非遗知识。场馆内环境优雅、设施新颖、文化特色鲜明,不仅是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底蕴的好去处,也是市民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地”。围绕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根据其成长规律和精神诉求,我市精准提供公共文化软硬件服务,从增强青少年对文化认同感、幸福感、自豪感上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小养成爱文化、爱场馆的习惯。

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一直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创新发展。青少年群体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主体和对象,以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我市探索出“12345”服务模式,“以文化人、以艺通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提升精神素养、坚定“四个自信”。

“12345模式”中的“1”即一个宗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面向青少年提供多元化、菜单式公共文化供给,将中国优秀文化基因从小融入青少年的精神体系。“2”即“馆内”和“馆外”两个维度,馆内通过各级各类文化场所完善设施、创新活动、科技融合来激发青少年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培养青少年从小爱场馆的习惯,变“要我去场馆”为“我要去场馆”;馆外通过开展阅读推广、艺术培训普及、文艺展演、非遗体验、历史文物讲座、红色教育等进校园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青少年综合文化素养。“3”即三条路径,通过提升文化阵地效能、强化馆校联盟建设、搭建舞台展示平台三条路径来全方位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4”为创新四项举措,从可达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等方面来发挥阵地效能,增加青少年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频次,从量变到质变,增强中华文化的获得感。“5”为规范“五个一”标准,听一次场馆介绍、与场馆合一个影、走一条场馆参观游线、体验一次场馆服务、推荐一次场馆,引导参观者深度了解场馆,分享进馆感受,点赞场馆活动。

我市目前拥有32家图文博美文化场馆,5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658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15分钟文化服务圈”已实现全覆盖。为更好对接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级场馆均开辟了青少年专属活动空间或妇女儿童活动室,公共图书馆均设置了少儿(分)馆,并营造舒适优美、活泼明亮的环境,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其中,40个文化场馆被评为具有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从空间打造的可达性和可赏性上让青少年愿意进场馆、便捷进场馆。

同时,我市以“从小爱场馆”为青少年文化活动总品牌,指导各级图文博美文化场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文化需求策划打造出一系列服务青少年的子项目。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时间段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场馆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进场馆、爱场馆,发展场馆固定粉丝群,在精彩的活动中收获文化获得感。

此外,为顺应新时代的需求,利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针对青少年提供线上展览展演、绘本阅读、艺术云课堂、AR游览、非遗手工课、馆藏品鉴等十余种千余个线上产品,用科技手段丰富文化的展示方式,让青少年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增强对文化的获得感。

我市每年举办上千场次“从小爱场馆”文化活动,覆盖全市160所中小学。相关做法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全国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培训班上,向全国各省(市)文旅厅、省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作推广交流。作为江苏省“双减”工作试点城市,我市课后延时服务做法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双减”案例,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满意度超过97%。

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引导带动下,我市陈履生美术馆、汉文化博物馆、竹器博物馆、江苏凤凰新华书店等社会化文化场馆也纷纷加入服务青少年的文化活动中来。目前,我市已拥有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校外科普基地”“全民阅读实践基地”等52家,其中国家级基地4家、省级基地5家。从政府主导的单一供给,已逐步发展成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供给,共同推进学习资源社会化,构建德育新体系、打造育人新格局。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践行“从小爱场馆12345”模式,用力打造青少年文化体验,用心满足青少年文化需求,用情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为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贡献使命担当。

2023-08-3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67931.html 1 3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