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30日
第06版:绿色镇江

全市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

治太新思路,剑指治源减污增绿

本报记者 陈志奎

不久前,全市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召开,标志着我市全面打响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攻坚战。本轮太湖治理,着眼于协同推进“治源”“减污”“增绿”,从“水”到“岸”全面筑牢水环境质量防线,确保入太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太湖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是江南人民的母亲湖。我市地处太湖流域上游,太湖流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四成以上。推动太湖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守护太湖碧波安澜,镇江义不容辞。经过此前多年的铁腕治污,全市太湖流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截至去年底,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年均浓度稳定达到Ⅱ类标准,16条重点入湖河流中6条达到Ⅱ类水质、10条达到Ⅲ类水质,21个涉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优Ⅲ标准,其中优Ⅱ比例更是提升至33%。

本轮治理坚持标本兼治,突出内源减负、外源减量,水岸联动、系统治理,施以治本清源之策。市生态环境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标本兼治、突出精准治太、狠抓长效管理,着手全力控减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对太湖流域内的14条骨干河道、7个湖泊以及支流支浜,逐个开展污染隐患排查,“一河一策”实施整治,加紧对大运河丹阳段、丹徒段和丹徒的张露河等入湖河流开展清淤疏浚。同时,持续推动外源减量,全面整治工业排放污染,深入开展涉磷企业标准化、规范化整治,确保年底前完成80%的整治任务,明年全面完成整治任务。

自2008年全域划入太湖流域以来,丹阳市全力推进污水管网敷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各项工作。对照新一轮治太要求,该市已按照“对接上级政策、理清治理标准、摸排重点项目”的模式,初步梳理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提升、污水管网建设、农业污染整治五大工程。着眼于建章立制,长效管理,丹阳市负责人表示,坚持建管统一机制,避免“重投入、轻管养”,重点细化完善《全市污水管网长效管理意见》,制度化破解前期管护主体不清、投入不足等难题。同时,严格督查考核机制,紧盯化工、电镀、印染等重点涉水行业以及“散乱污”企业,持续提升生态环保执法效能,从源头推动我市太湖流域水质逐步好转。

新一轮太湖治理开启,生活污水治理短板亟待补齐。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加快推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目前,全市建成区已基本消除黑臭水体,逐步建立黑臭水体长效管理和动态消除工作机制。目前,我市太湖流域共有4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其中,丹徒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已达太湖治理目标要求。接下来,住建部门将从源头治理、管网建设与运行管理、优化运行调度等方面精准发力,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并协同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进一步完善乡镇污水收集管网,深入推进源头雨污分流,从根本上提高乡镇污水设施运行效能。

太湖治理的最终目标是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既要注重抓好生态修复,也要注重抓好生态增容。突出目标导向,市农业农村局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部署、同推进。不仅如此,该局更突出系统导向,坚持示范引领。持续抓好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目前已完成2个省级、39个市级试点村建设工作,指导试点村加快实施生态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防控等工程,以点带面,不断深化“戴庄经验”推广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典型生态循环模式。通过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病虫,科学制定展示方案,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分作物逐步完善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大力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为农业生物多样性发展奠定良好科技基础。

太湖治理,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咬定新一轮治太目标,太湖流域各相关板块和部门坚决扛起太湖治理区域责任,正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奋力书写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镇江答卷。

2023-08-30 全市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攻坚战打响——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67809.html 1 3 治太新思路,剑指治源减污增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