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本报通讯员 许开飞 许定星
位于丹阳市皇塘镇的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的外墙上,《草菇菌种制作技术规程》《草菇室内栽培技术规程》《巴西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一字排开陈列。一流企业做标准,这在江南生物这里得到最好的诠释。步入展示厅,迎面即是企业获得的科技奖证书:2014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8年和2019年分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一等奖。
三载沉潜,这面墙上即将添上又一项殊荣。在不久前揭晓的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上榜单上,江南生物时隔3年再度荣膺一等奖。创新路上马不停蹄,并且频频获奖,这家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奥秘不言而喻。
“过去三年尽管疫情冲击,但我们光是在科技创新上就投入了7000多万元。”面对记者,有着“草菇大王”之称的江南生物董事长姜建新扳着指头算完账后,一脸郑重地说,在创新上要舍得投入,不投入不进行技术更新,很快就会掉队落伍。
早在2010年,姜建新就结识了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一位院士李玉教授,并签约成立了全国首个食用菌院士工作站。在各级科技部门的穿针引线下,江南生物带着一项项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精准对接,实现产业迭代升级。历经多年深耕,江南生物已经成长为集食用菌技术研发、菌种繁育,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品收购、加工、销售,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思变求变,近年来企业引进的新菌菇品种鹿茸菇实行规模化栽培、工厂化生产,一跃成为国内单体最大的鹿茸菇生产基地。记者走进装载智能温控系统的厂房内,只见有10层的架子上,采用瓶栽技术培育的鹿茸菇状如鹿角,长势喜人。两个多月的生长周期后,它们将连同草菇等菌菇一起发往全国各地。
事实上,江南生物厂区基地每天菌菇的发货量多达八九十吨。食用菌销量大、保鲜技术缺乏一直让姜建新备受困扰,“日常周一到周四草菇普遍销售遇冷,接下来三天又会销售走旺。但草菇的货架期也仅限一天。如果通过技术创新使其保质期延长,那将对我们的草菇销售是个利好。”
切中肯綮,此次获奖的“食用菌采后减损保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正是江南生物携手南京财经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取得的又一成果。该项目创制了食用菌脉冲强光预处理技术、纳米包装保鲜技术、溯源与货架期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等三项减损保质技术,开发了适用于食用菌的功能包装材料、食用菌品质溯源与剩余货架期实时监测预警管理系统等十余种产品,实现了食用菌采后预处理、贮藏、物流、货架销售等全环节的保质减损。
创新技术加持,效果立竿见影。姜建新告诉记者,采用新技术后草菇货架期可以延长3-5天。“这样产销可以合理衔接,‘淡季’照常发货,货架上可以储存到‘旺季’正常销售,使得市场保持平稳有序,不至于再像过去那样大起大落。仅仅这一项就使得我们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三到五个百分点。”
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助力江南生物发展稳步向前。今年上半年企业实现产值1亿多元,预计全年产值比去年增长约20%。尽管再度将省科技奖一等奖握在手里,但姜建新已然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谋划,“农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一样,没有科技支撑将寸步难行。我们将一如既往引进更多创新人才,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延伸产业链,尤其在深加工领域挖掘拓展,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加快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