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浩 本报通讯员 李辰
“力争到今年底,47家基层社中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社达到25家……”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上,市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明俊说。
李明俊作此表态的底气来自市供销合作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为全市农业稳产、农民增收作出的积极贡献。今年上半年,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33.29万亩,同比增长42.1%;开展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三项环节服务36.8万亩次,同比增长9.2%。
发挥系统优势,打造服务主体
今年来,全市供销合作系统把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升级的重大任务和重要内容,加快建设以基层社为主题的“一站式”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坚持把培养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着力拉长产业链条,尤其是社有农资企业,由单一销售向农资综合服务商转型,做好农业生产全过程服务。
在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服务主体新赛道上,市供销合作社不断探索,将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依托系统参办领办的96家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和16家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以农资经营、订单农业、农机服务为切入点,不断满足小农户多样化需求。
为了让闲置资源再“生金”,市供销合作社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原则和“上下贯通、联合合作”的思路,盘活镇村的土地和房屋资源,采取自建、部门共建、社村共建或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打造县有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县级层面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乡镇层面推广“基层社+村‘两委’+农户”的服务模式,努力形成县乡全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聚焦工作重点,提升服务成效
新时代,市供销社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加快线上线下标准化农资平台和农资经销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着力打造智慧农资、数字农资。通过加大县级农资应急储备和配送中心建设,增强县以下终端储备、配送和服务能力,确保农资储备足、供应稳、价格优;创新农资服务方式,推动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由卖农资转向卖服务,延伸服务链,拓展价值链。
“我们要推进完善县、镇两级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农综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资公司及连锁网点等载体,深入开展以农药集中采购统一配供、飞防植保、代耕代种等形式的大田托管,大力做好粮食作物收储、烘干、加工、销售等‘后半程’服务。” 面对当前我市在土地大田全托管、半托管服务中的薄弱项,李明俊给出答案。
聚焦苏南和我市区域特色,结合农村小农户、散户、空心化、老龄化生产经营特点,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切实担负社会责任,着力帮扶农村困难群体,更多关注抛荒撂荒地复耕复种,开展多环节“菜单式”服务和全程托管的“保姆式”服务,实现服务的精准化、便利化。
一边要扩面,一边要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市供销社两手抓,两不误,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全市农业特色,市供销社正从粮食作物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向农、林、茶、渔等领域拓展,做好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文章,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不断引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绿色化,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产前、产后环节和金融等配套服务延伸。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紧紧围绕市委八届五次全会部署,聚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强市,围绕国之大者,继续做好农资保供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扛牢“稳粮仓”重任;围绕惠农富农,深入实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做优做强,进一步壮大基层社并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培育“新农人”队伍;围绕农村生态,积极推进农药集采统配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工作,勾勒“乡村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