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长江南岸的惠龙港码头,船来船往货运忙;港区内几个工地同时施工,“地上30米、地下20米”的阵势已经拉开,“一投带多投”的智慧绿色港口项目呼之欲出……
2014年12月13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亲临惠龙易通,赞赏无车无船承运的“惠龙模式”,希望惠龙继续努力,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重温总书记关心的人和事,“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不断努力创业创新”的惠龙图景,愈加生动壮阔。
在不新增占用长江岸线和土地资源的前提下,惠龙投资超10亿元打造枢纽场站、绿色砂石码头技改、绿色砂石数字加工交易中心以及“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项目,形成风光储再生绿色能源与油改电港内集疏运和港内雨废水收集循环利用及产业延伸绿色加工消纳绿电的物流全产业链。一个传统码头,正向着“近零碳”的现代化绿色港口转型升级。
习总书记近期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打通堵点、接通断点,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一投带多投”的“项目群”,正是惠龙“敢”字当头,用敢投敢干作出的积极回应。
作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惠龙助力经济双循环义不容辞。“壮大园区经济助推经济双循环意义重大,惠龙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践行嘱托是惠龙易通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文进一往无前的坚持,他说,惠龙港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作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发挥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的标杆、引领作用,是重要任务之一。
以惠龙港绿色砂石交易中心项目为例。这个项目利用砂石上岸后的产业链延伸,引入运输、筛分、加工、交易、配送等环节,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全国各地的砂石在此汇聚后,经过全封闭分拣、加工,按照不同规格需求线上交易、智能配送,年砂石加工交易量超2000万吨。
施文进同时给出了一组“消费数据”,随着“项目群”的推进建设,整个工程仅基建就要消耗钢材超3万吨、混凝土超10万立方米,“大宗商品是拉动消费促进内循环的重要举措,我们敢投入源自信心,支撑这份坚定的是总书记的谆谆嘱托”。
惠龙同时拥有国内最大的钢材期货交割仓库,其独创的“服务路径”也正在为畅通双循环注入动能。惠龙期货交割业务团队除了常规工作处理,将重心放在了上门指导环节,由业务骨干组成的服务队常年“走出去”,手把手指导企业进行实物交割、期货套保操作,缓解产销两头的经营压力,有效保障生产的平稳。
目前,在全国钢材期货交割库中,惠龙交割量所占份额已超过60%,惠龙服务团队的脚步也遍布全国各地。“做强实体企业,是经济双循环的前提。”在施文进看来,用好期货工具服务实体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当好纽带,更是惠龙义不容辞的责任。
依托惠龙易通平台,开展水铁公数字运输;建设绿色智能港口,打造物流贸易全产业链,惠龙易通不断创业创新畅通“双循环”的努力,在全市很有代表性。近年来,我市众多企业对内积极融入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投身国内市场大循环;对外不断探索贸易创新,抢抓机遇“走出去”,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不仅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贡献了镇江力量。
就在前两天,商务部公布了新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名单,惠龙易通榜上有名。“未来我们将继续挖潜增效,将现代物流体系与制造业实体经济更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贡献。”施文进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