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04日
第12版:春江潮

一棹碧涛春水路

——读潘向黎《古典的春水》

□ 刘 强

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我常常捧起潘向黎的《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诗词十二讲》静心阅读。

《古典的春水》是当代作家潘向黎创作的一部古诗词随笔集,以女性作家温婉的视角谈及近60位古代文人,赏鉴100余首古诗词。

书分十二章,前六章分别从多情、怀古、愁绪、女性美、时间、艳美等六个小切口入笔,写得荡气回肠,情真意切;后六章则逐一聚焦中晚唐诗人群像以及宋朝晏殊、晏几道、欧阳修、周邦彦、苏东坡等诗词大家,一人一题,既一往情深说妙处,更健笔纵横论古今。

据资料显示,潘向黎成长于诗书家庭,父亲是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潘旭澜,可谓“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早年,父亲希望她能多习读杜甫的诗作,但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没有激起女儿的兴趣,反而由此产生“父女分歧”。后来,父亲去世后,作者才逐渐在岁月深处走近杜甫。

作者将《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作为代序,满怀深情地写道:“就在那个秋天的黄昏,读完这首诗,我流下了眼泪——我甚至没有觉得心酸、感慨,眼泪就流下来了。

奇怪,我从未为无数次击节的李白、王维流过眼泪,却在那一天,独自为杜甫流下了眼泪。原来,杜甫的诗不动声色地埋伏在中年等我,等我风尘仆仆地进入中年,等我懂得了人世的冷和暖,来到这一天。”

跟潘向黎作家一样,广大诗词爱好者在年轻时代尤其喜欢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对此可以酣高楼”的浪漫与飘逸,喜欢刘禹锡“冲天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喜欢苏东坡“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而不太喜欢杜甫老气横秋般的忧思。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磨砺,逐渐理解了杜甫博大的民生情结与民本情怀,才感觉到诗圣深沉的家国思想之伟大,悲悯之情油然而生,与杜甫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共鸣。

通读全书,作者将“至情”作为评析诗词的审美标准,纵论人生中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开篇第一讲则为《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发出“真实感情的水源和流量,远远比水渠重要”等感慨。

说到晏殊、晏几道,作者说他们都是“多情之人”;

说到人人都喜欢的苏东坡,本色是风雅太守、旷达之士;

说辛弃疾是真正的英雄,是行动派,是有勇有谋、有胆识有魄力的帅才,他无处施展的雄才大略让其有揾不尽的英雄泪……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每一首都有独特的内涵、独特的故事。

诗显人性的光芒,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喜欢在古典诗词中寻找精神慰藉,即使读同一首诗歌,不同的年龄也有着不同的体悟。

今天,再读《古典的春水》又有耳目一新的感触,或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品读古典诗词,追寻诗意人生,《古典的春水》犹如“一棹碧涛春水路”,一定会带领我们在学习和传承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3-08-04 ——读潘向黎《古典的春水》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63914.html 1 3 一棹碧涛春水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