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董献新)为进一步打造“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治理有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后白镇古村村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垃圾清理专项行动目标,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打造、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积极宣传发动,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机制,通过定制度、明载体、抓落实,让村庄“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加大整治投入,建设益民项目。为使古村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村里投入400余万元新建2公里古花路;投入70余万元建设“迎古新韵”特色廊亭,投入50多万元对沿途800米河道以及下游过水坝进行全面清淤、新修景观休闲步道500米。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十字河道水清岸绿,岸边垂柳依依,两侧平整的景观道路实现了村庄与花海路旅游观光带的天然衔接。如今的古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全村绿化面积达80%。
村庄清洁行动、美丽乡村宜居建设等5个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带动全村环境整体提升。结合村情实际在村内划分网格,每块网格落实一名村“两委”成员、一名环卫工人包靠,明晰网格内涉及项目,负责督导网格内项目落实、卫生清洁等工作。
创新联动机制,提升行动质效。全村划分村内网格,建立“党员+村环卫”联动机制,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等活动。今年以来,整治沟渠河道10余公里, 拆除残垣断壁、私搭乱建等200余平方米,升级改造路灯40盏,完成道路硬化600米,基本完成对4个自然村的人居环境改造,乱堆乱放情况基本清除,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严格奖惩机制,确保责任落地。引导全体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及群众等积极参与,以点带面扩大整治范围,增强村民动态保洁、常态保持文明卫生意识,并从垃圾分类、六乱整治、门前三包等方面制订考核评比细则,充分激发了自然村村与村比效果、户与户比清洁的创先争优意识,进一步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同时,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作为村级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全村范围内开展“月通报、季评比、年表彰”工作制度,对落实有力、治理有效、评比考核优秀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