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
第06版:评论

苏州新能源产业为什么能超车?

华翔

■摘要

城市的大和小是清晰可见的,但强与弱的边界却相对模糊。苏州新能源产业的超车,为中小城市提供了“强城样本”:深耕实体经济,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动态性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在省内,提及新能源产业发展,无论是招商引资的政府官员,还是投资兴业的企业老板,首先想到的皆是常州。布局早、已然具备先发优势的常州,2022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超5000亿元,形成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产业生态闭环。其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则是——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在产业聚链集群、城市发展“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先发者的优势,常常让后来者望之兴叹。

但一则新闻,却如晨钟,振奋了后来者的信心,亦清晰了追赶者的路径。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苏州,较前一年大幅提升,排名第三,超过北京、广州,也超过了第四名常州。而就在今年的3月,苏州市常务副市长顾海东尚表示:“必须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积极借鉴兄弟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路线图’,自抬标杆,努力实现‘弯道超车’。”如是,苏州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的路线,既是各地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参考,更当是我们发展自己城市主导产业集群的重要启示。

主赛道再细分,低调突围

新能源产业的爆发,首当其冲就是新能源车领域。苏州,造车新势力方面,2015年落户前途汽车,2018年引进奇点汽车,却先后折戟。曾有言,苏州缺少实力强劲的整车制造企业,很难带动产业链进一步发展。

2022年11月,苏州举办了一场全球智能驾驶峰会,却一下子让这个在新能源车赛道上有些失落的城市,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原来,在新能源整车厂商发展不太成功的苏州,没有就此摆烂。他们分析了自己城市的产业优势,在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产业链中持续寻找适合自己的赛道。新能源车是一个产业集群,除了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等,另一个重要的赛道是自动驾驶。坐拥深厚工业实力的苏州有着遍地开花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在智能汽车产业的原始生态积累上具有明显优势。感受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危机之后,苏州再次鼓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劲,不遗余力加码自动驾驶细分赛道,通过产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将传统汽车配件转型为智能汽车配件,使之成为苏州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2017年,苏州相城区的苏州高铁新城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区域的“一号产业”来发展。5年间,率先发布了《苏州高铁新城车联网场景城市规划》,编制了《苏州高铁新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制定实施了《苏州高铁新城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细则》。目前,高铁新城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已经初步形成。已集聚车联网企业超160家,并拥有全国最多、覆盖车型最完整的自动驾驶场景。

苏州工业园区,则着力开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2019年开放智能网联测试区道路,加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落地;2019年4月苏州发布智能驾驶路测区域和颁发首批测试牌照,是全国第20个发布自动驾驶路测政策的城市;2021年7月,苏州工业园区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道路正式启用,是苏州首条常态化运营的封闭测试道路。

还有太仓、常熟,基于数十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已融入周边城市主机厂的配套体系,他们的路径,是依托整车及核心零部件龙头企业带动,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的发展白皮书》中介绍:“苏州正构建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生态,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等三十多个细分领域”。2023的苏州“新年第一会”,恰是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大会明确提出,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这个奋斗目标。

另辟蹊径,再开新赛道

今年3月苏州召开的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推进大会上,苏州新能源(氢能)产业促进中心、江苏省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苏州中欧氢能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九大市级新能源产业园授牌;苏州能源集团和苏州市产研院合作签约,苏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基金(常熟)合作签约;29个新能源产业领域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241.2亿元。

细品这些合作项目,我们发现,苏州的新能源产业,已然跳出新能源车的概念,不断布局新能源“新赛道”。而此次大会发布的《苏州市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了光伏、风电、智能电网、动力电池及储能、氢能和智慧能源的“5+1”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体系。

譬如氢能。2021年1月,苏州发布《苏州市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及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率先在长三角氢走廊区域,布局加氢站、油氢合建站等基础设施。截至2022年末,苏州市拥有氢能相关企业65家,其中规上企业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同比增长6.1%。氢能产业在张家港、常熟集聚发展,先发优势明显。

还有储能。尽管新型储能技术目前仍处于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初期,但在苏州,新型储能产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动力电池及储能规上企业已在张家港、常熟、昆山、苏州高新区等地形成了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之势,覆盖了上游正负极材料、中游电芯及系统控制、下游储能电站开发和电池回收等领域,产业规模不断急剧扩大。

还有光伏、智能电网、智慧能源……一方面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另一方面,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力度持续加大。

澎湃新闻在其文章《新能源风口,那些崛起的中等城市》中如是说到:城市的大和小是清晰可见的,但强与弱的边界却相对模糊。城市群和都市圈时代,城市功能分工新格局日渐形成,中等城市很难变“大”,但完全可以变“强”。站在新能源产业风口崛起的中等城市,或许正是中等城市的“强城样本”:深耕实体经济,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动态性补短板、强弱项,赢得可持续发展。

苏州,一座“地级市的天花板城市”,却在新能源产业,为我们提供了后来者、追赶者的精彩实践和“强城样本”。这个“超车”,尤值得我们细品。

2023-07-31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63206.html 1 3 苏州新能源产业为什么能超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