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31日
第01版:头版

聚焦“强市之要”,迈出铿锵足音

——上半年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陈志奎 朱婕

七月的镇江,暑气蒸腾,万物繁茂,一派蓬勃兴盛的景象。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强市之要”,扎实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狠抓项目突破,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奋力扛起更强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市委书记马明龙强调,要更加自觉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把总书记“镇江很有前途”的谆谆嘱托早日跑进现实。市委副书记、市长徐曙海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锤炼优良作风,锻造过硬能力,狠抓工作落实,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争先进位。

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镇江足音铿锵、一往无前。

聚力项目攻坚积蓄产业发展动能

没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更能传递发展的信心,没有什么比项目接踵落地更能激荡发展的动力。

超800亿元总投资,见证项目攻坚成效。7月14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现场,我市2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累计总投资达824.7亿元。一批优质项目集中签约是我市前期聚焦“四群八链”开展招引工作的成效展示,也为项目攻坚突破鼓舞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聚势奔跑,积蓄产业发展动能。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率先垂范,视频连线跨国公司高层,赴北上广、欧洲、日韩登门招商。各地党政主要领导外出招商同比翻两番。全市上下跑起来寻商机、抢时间占先机,让镇江的招商地图遍布国内外经济发展、创新要素活跃的地区。截至7月20日,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192个、总投资1302.5亿元,列统投资额113.11亿元,远超序时目标。

在项目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牢牢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加强全要素保障、实行全过程服务,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不断释放经济增长内需潜力,为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提供坚实支撑。

产业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环落实不到位,都可能影响全局。我市突出问题导向,直击“核心需求”,推进精准服务。按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市重大项目办常态化联动“24干将项目服务突击队”,赴项目一线调研推进,每周召开项目推进联席会议,解决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堵点、难点问题。

破解难题、打通堵点,重大项目建设“加速跑”。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12个省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1%,超序时2.1个百分点,其中5个新建项目实现“上半年100%开工”目标,开工率跃居全省前列。269个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9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2.8%,超序时2.8个百分点;163个新建项目已开工133个,开工率81.6%,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

重大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反映出我市坚持以重大项目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的鲜明导向。

锚定“四群八链”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牢牢把握“四群八链”主攻方向,我市扎实开展“产业强链”行动,着眼于强链补链延链,坚持全链条布局、全要素配置、全方位推进,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经过多年深耕积累,我市船舶海工产业已经形成集船舶制造及配套、海工制造及配套、船海生产性服务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尽管如此,海工装备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仍是进行时。在不久前召开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融合发展大会上,我市与中船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新型低碳、零碳燃料船用动力产业化基地。

产业链加快贯通,服务配套愈发完善,无形中增强了镇江船舶海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韧性。今年上半年,全市海工装备全产业链应税销售同比增长38.8%,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大、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作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汽车冲压件生产厂家,镇江先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目前其公司客户约90%为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上半年应税销售实现同比增长接近两成。

先锋汽车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切入“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等领域,加快抢占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上半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实现应税销售同比增长40.7%,占“四群八链”比重达到18.2%,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

打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收官战,今年1-6月,全市四大产业集群应税销售实现同比增长7.7%,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6.8个百分点;八条重点产业链应税销售实现同比增长9.9%,高于规上工业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

产业链引领,辅之以金融链、人才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融通,镇江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聚焦科技赋能激活自主创新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今年以来,全市科技部门开展百项重大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创新服务行动、百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破冰”行动、企业技术需求征集行动,厚植创新土壤、播撒创新种子,推动创新因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扬中)有限公司、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榜上有名……不久前江苏省科技奖榜单公布,我市共斩获35项,总数比上年增长16.7%,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独角兽企业因其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而被视为衡量创新能力的风向标。上半年,惠龙易通、美科太阳能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讯捷医疗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省第4、全国第19,充分彰显我市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自主创新取得的新成效。

创新潮涌,科技赋能,一批批创新技术、创新成果横空出世,令人耳目一新。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强平台载体是关键。今年我市出台推动科技孵化载体“专优特强”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专业化转型、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发展特色、做强服务功能”为原则,加快推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促进科技孵化载体服务功能和孵育绩效“双提升”。

高标准建设双创孵育体系,推进各方“双向奔赴”、实现共赢多赢,……伴随行动方案的落细落实,一个个活力迸发的孵化载体将成为产业强市的“茁壮苗圃”。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镇江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系统布局科技创新平台载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厚植发展沃土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镇合意”3.0版,自产业强市“第一棒”项目招引开始发力,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贯穿始末,镇江发展沃土厚植。

不久前,市营商办公布了一份沉甸甸的“榜单”——2023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规划审批和施工图审查三联机制;“多测合一”提升项目建设加速度;“一窗通办收审分离”助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实现“四个零”……聚焦发展所向、企业所需,各部门、各板块在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推出便民举措等方面开拓创新、先行先试,为市场经营主体稳预期、增信心、强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本质上是“刀刃向内”的改革。“‘多测合一’改革,不仅带来了便利,还节省了真金白银。”镇江铭城置业有限公司润州区R1908地块开发项目负责人对比改革前后的变化:改革之前,一个工程建设项目从开始用地到竣工,要多次委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行“多测合一”改革后,只需委托一家测绘单位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测绘,测量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不仅为项目交付赢得了宝贵时间,还节省了多次测量的费用。

我市优化整合测绘中介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实行全流程“多测合一”,将建设项目的全流程测绘服务优化整合为报批测绘、供地测绘、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测绘4项测绘服务,并于去年4月上线“多测合一”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共有80多个测绘项目200多个测绘中介服务事项线上运行并顺利完结,约占市区“多测合一”项目总量的70%。

在涉及多跨协同的复杂改革中,数字赋能是破解难题的有效手段。商务部门牵头创新打造镇江智慧口岸平台,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有效申报率超过85%。

做“加法”增强要素保障,做“减法”精简流程环节,做“乘法”突出改革赋能,做“除法”解决顽瘴痼疾。今年“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已升级至3.0版,并且我市连续第三年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较此前的方案更强调在创新改革、满意度提升、典型示范等方面发力。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这条新赛道上,我市从扎实的改革实践中调动各方积极性,探索创新、示范案例,跑出了“加速度”。

聚力项目攻坚奏响城市发展最强音,聚焦“四群八链”、科技创新强动能,聚势提升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添“底气”……镇江紧扣“强市之要”,在敢为善为、勇挑大梁中锚定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让“很有前途”跑进现实。

2023-07-31 ——上半年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63165.html 1 3 聚焦“强市之要”,迈出铿锵足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