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袁军辉)经过对丹阳“五大本土教育家思想”的综合凝练,近日,丹阳市举办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示径课堂:丹阳教育家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生研究》开题论证会。通过课题研究实施,打造丹阳示径课堂的教学品牌,打造区域课程教学改革名片。
在思想传承中悟“传道授业”的“真精神”。马相伯先生用“挈举纲领,开门示径”,点明了启发式教学的根本路径;吕凤子先生以“尊异成异、就异成异、还人为人”,阐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作用;吕叔湘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讲清了灵活教学的根本目标;匡亚明先生注重“顺应规律、固本开源”,理顺了夯实基础与促进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戴伯韬先生提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致力于‘导’”,引出了教学方法改革重点。五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更多新的时代内涵。
在教学实践中做“开门示径”的“大先生”。示径课堂着眼于丹阳教育家思想的总结、提炼和深化,着力于教育家思想的传扬与辐射。该课题研究能有效借鉴教育家的思想和智慧,进行具有“新时代属性”的有效转化。注重把教育家的“思想力”转化为行动力、创新力和生产力,努力在课堂实践中成长出新时代的丹阳教育家,成就现代丹阳教育的“大先生”,并以此推动区域校长和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在文化培育中做“创生发展”的“开拓者”。丹阳“五大教育家思想”研究,历经12年,先后荣获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已经成为推进丹阳教育现代化的特色品牌。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将教育家思想向域外推广,形成既具有本土特色,又具有高持久性、高迁移度、高关联度的思想传播体系,奋力谱写丹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