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07日
第09版:镇江周刊

先做好沈括苏颂的事,再说范仲淹吧

□ 华 翔

以前不知道,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与镇江还有着颇深渊源。他不仅曾任职知州于镇江亦喜爱镇江,更是将一生著作以镇江古称“丹阳”为名,集名《丹阳集》,可谓一片真心及痴情付镇江。奈何,范仲淹与镇江,只是停留在历史文献里;现实中,镇江是其任知州的城市中唯一没有地方纪念范仲淹的,仅一座“范公桥遗址”标志碑让人唏嘘。于是,公众号“润南随笔”近日发表了文章,题目就是《镇江,唯一不需要范仲淹的城市》。

便想起了苏颂,北宋名臣、贤相和伟大的科学家。很多镇江人,本是从不知道有苏颂这么一名人物,既不知道他将镇江当故乡,镇江是他生活最久的城市,也是他最后的安居地和墓葬所在地;更不知道他曾被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赞曰:“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应是苏颂的科技创新精神与当今时代趋势与要求相一致,于是,前几年,宛如“横空出世”一般, 我们举办盛大的“纪念苏颂千年诞辰 弘扬科技创新精神”活动,建设展示苏颂一生经历、成就的纪念堂,更成立了苏颂研究会。但再然后呢?依然是停留在“文献”里,只不过,这个“文献”立体了,从平面到建筑;这个“文献”也科技了,由历史的故纸变成现代文史研讨与学术讲座中的PPT。咱百姓生活,咱城市发展,除了从“不知道”到“知道”,还有什么,真不知道。

或许,这恰是我们城市发展的问题所在。镇江的自然资源禀赋极好,镇江的历史文化积淀更深,但我们在文化传承和开发上,却往往只做了第一步第二步,即“挖掘”与“端出”,但最关键最重要的第三步,类似于马克思所说的“惊险的一跃”,我们始终没有去做。这也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复强调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于是,我们只能总是在叹息——镇江文化产业“多资源、少产品、弱市场”。

于是,再想起两座城市,连云港与开封。连云港,天然拥有最具符号色彩和辨识度的西游资源,本是一手“王炸”在身。但今日,谈西游特别是玩西游,人们首选的却是淮安。因为,那里有一座与现代人旅游需求相对接的西游记文化主题乐园。开封,一幅清明上河图就已然将宋风宋韵定位于这座城市,以至有“一城宋韵半城水”之说。但今日,宋韵文化却成了浙江的文化标识并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什么原因?一个关键因素,连云港、开封恰与镇江类似,即,资源,你只是有,也就是“挖掘”,然后拂个尘、扑点粉“端出”,却又如何让今人青睐。

那么,如何实现“惊险的一跃”?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亦已指明方向——“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具体来说,创新历史展示与文化体验、生活体验的新时代产业开发方式,凝练形成镇江历史文化项目和产品的独特概念,成为核心新引力,并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体系,进而打通经济、文化、生态、环保、社会、历史、民风、民俗等要素,营造出一种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展现出镇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契合的良好生态人文环境,在新产业和新领域占领制高点,实现新路超越。

试举一例。曾经,带孩子来过镇江科技馆。真心能够理解,以我们城市现有的实力,能把科技馆做出来,已是相当不易,已是极为惠民。但我们在长三角啊,城市“高端玩家”环立。与人家的科技馆相比,我们的,地方小、版本低,颇有些“山寨味”。怎么办?能不能走文化传承创造性转化与特色化道路。除了苏颂,我们不还有沈括嘛,他的《梦溪笔谈》,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将镇江科技馆建成沈括苏颂科技馆。还是科技馆的那些现代感的展示与参与方式,但内容是沈括与苏颂的科学探索与科技成果,以及这些科技在今日的延展和未来的可能。在已然是“套娃”成串的各家城市科技馆中,这样一个特色科技馆,当能脱颖而出并足以激发家乡人自豪与吸引外地游客吧,更能激发孩子们的科技创新之心吧。但显然,这需要跨部门的协作,需要顶层设计与推动,更需要不求“立显”的潜心打造。亦显然,在镇江这样一座丰厚积淀的城市里,再去“挖掘”一个新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包装一下“端出”,要比这样做,来得快、来得易,也听得响……

最后,依然且必须要感谢“润南随笔”。虽然讲,先做好沈括苏颂的事,再说范仲淹吧;但他们的发现与呼喊,却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与先导性工作。

2023-07-07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59848.html 1 3 先做好沈括苏颂的事,再说范仲淹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