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沈敏敏 汪舟玲
本报记者 沈湘伟
“在古树旁度过的每一个春夏秋冬,都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现在我们终于又可以在古树下纳凉了……”近日,丹阳市检察院的检察官再次走访丹阳开发区某村时,村民激动地说,765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在检察机关的跟踪保护下已经焕新颜,留住了村民们的“绿色乡愁”。
据了解,这是丹阳市检察院守护青山绿水,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该院始终聚焦乡村振兴核心领域,全面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让人民群众更有生活幸福感和法治获得感。
散步乘凉有了好去处
“吃过晚饭沿着西河散散步,听听潺潺水流声,这就是生活的享受。”今年7月,在检察官的回访过程中,家住西河旁的村民姚某高兴地说道。西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条支流,全长约6千米,主要用于沿线农村生产用水及防洪抗旱。丹阳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河流整体水质较差,岸边倾倒垃圾,存在环境污染情况。
办案检察官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调查等方式,认真排查西河沿岸城镇排污及雨污水管网运行情况,查明责任主体,针对发现的问题向属地职能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对西河环境污染开展整治工作,确保水质达标。如今的西河已成为周边村民茶余饭后散步小憩的打卡之地。
2021年以来,丹阳市检察院结合公益诉讼司法办案,积极构建环境污染同防共治长效机制,充分运用公益损害观察员、“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多渠道摸排农村河道污染案件线索,进一步打造宜居乡村。
脚下的路走得更稳了
“现在的路又宽敞又平稳,就算上夜班回来,走得也非常踏实”。丹阳市某村村民周某对检察官助力修复农村道路连连称赞。今年上半年,丹阳市检察院通过本地论坛发现,个别乡镇村民反映乡村部分道路路面破损严重,多处出现大面积龟裂,甚至有断层情况。
收到线索后,该院立即组织骨干力量深入乡镇村社实地查看,发现破损道路对交通安全造成了隐患。据此,该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对破损道路予以维修,并加强排查,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今年以来,该院依托省、市检察院“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安定”与“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工作部署,将公益诉讼工作重点瞄准乡村道路与桥梁安全,共督促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修缮12条农村道路、整治9座危桥,切实保障群众平安出行。
家门口的健身器材安全了
近日,丹阳市某乡镇的村民发现一桩烦心事解决了,大家无不拍手称快。原来村里有一处公共广场,前些年建起了体育健身器材,很受村民欢迎。几年使用下来,这些室外体育健身器材经过日晒雨淋、频繁使用,相继出现破损迹象,很容易给健身居民带来人身伤害。丹阳市检察院了解到村民们的诉求后,及时发出检察建议,经过与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近期将一些破损的健身器材更换一新,村民们终于可以放心锻炼了。
今年以来,丹阳市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时还发现,其他一些乡村中也有部分健身器材存在破损、超期使用等问题,给村民们健身带来安全隐患。该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属地政府进行磋商,建议对超过安全使用寿命及破损的公共健身器材进行更换或及时维修,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同时加强日常巡查维护,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相关属地政府在收到检察院建议后均对此高度重视,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健身器材进行维护、更新,对辖区其他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进行检查,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