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广旅局退休干部 王建一
在过去的50多年中,几乎每个10年,我都与市委党校有一次亲密接触,与党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9年,我刚13岁。我母亲在“镇江市五七干校”(镇江市委党校)学习劳动1年。那时,“五七干校”在市郊九里街附近,设施简陋,校舍也就几栋两层或一层红砖房子,附近有一些田地,因实行“半军事化”管理,集中学习劳动的“学员”1个月左右方能请假回家一次,平时都吃住在干校。于是我父亲就让我和弟弟利用星期天或暑假到干校与妈妈团聚一下。
那些年,我们家住在大市口解放路附近,到干校看望妈妈,我和弟弟总要沿解放路和路两旁都是农田的镇焦路(如今的东吴路)步行1个多小时。而妈妈请假回家也是和我们一起步行。
当年去干校除了想和妈妈团聚外,最吸引我们的还有两件事:一件是干校食堂烧的菜很好吃,特别是“粉蒸肉”“虎皮肉”这两道荤菜,在那个年代能吃上特色荤菜是很向往的事。还有一件是“打麻雀”(那时麻雀属于“四害”,不算益鸟)。当年干校内外草木繁盛、绿树成荫,麻雀和不知名的鸟儿很多,成了我们在暑假里用“弹弓”打麻雀的好去处。
1982年秋,参加“党的十二大报告”辅导班。除了集中辅导,还有小组讨论。我们来自市直文化系统的4位宣传干部为一个讨论小组。小组讨论就安排在党校学员宿舍。那时学员宿舍设施很简陋,宿舍里就是4张木架子单人床和2张双人课桌。我们就分坐在床边,围着课桌交流学习体会心得。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后,各级党委宣传部门都要组织宣传干部集中辅导,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培训基层宣传骨干。
1995年5月,我已经到市文化局组织人事科工作,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为期一周的“镇江市组织人事科长培训班”。如今28年过去了,虽然具体的学习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学到的知识早已融入自己的大脑并在后来长期的工作中指导着实践。唯一还有具体印象的是,这次培训班还组织我们参观了我市先进的工农业生产项目。
在后来的工作中,我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我和同志们一道克难奋进,1996年顺利实施了市直艺术表演团体改革、1998年推进了市直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试点。1999年,我被授予全市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年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3年秋,参加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授课教师都是市委组织部相关处室的处长(主任),他们的授课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2011年春,参加第27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这次进修班,除了专家老师授课外,还组织了两次“现场教学”。一次是到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还有一次是到扬中大全集团。进修班还首次在主体班学员中开展了“创先争优目标承诺”活动。每位学员在学习期间都要围绕“学习成效争一流”“立足岗位比作为”“廉洁自律保本色”“服务社会创先进”这4个方面作出具体承诺,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履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