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潘蕾 本报记者 姜萍
6月26日,哈尔滨电机厂(镇江)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的孔云姝在镇江高新区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市政务办住建窗口,领取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至此,在镇江高新区、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政务办等部门联合协作、优化审批流程、精准服务下,哈电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创下了两个镇江市项目建设新速度:在7个小时内“五证联发”、项目在土地出让挂牌结束后第2天就可以开工建设。
哈电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作为2023年省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20亿元,新增项目用地约243.82亩,生产抽水蓄能机组关键大型部件及抽水蓄能机组。项目致力于打造大型水力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同时在镇江建设研发中心。该项目今年5月20日在江苏省发展大会上正式签约,计划今年年底主体竣工(一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镇江高新区围绕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以攻坚之势、聚攻坚之力、打攻坚之仗,扎实推动项目建设,营造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厚工作氛围,从招商到项目落地,开展全链式服务。
整合资源,完善招商组织架构
结合当前发展实际和各部门职能分工,镇江高新区成立以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以管委会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招商领导小组。根据不同产业招引方向,分别就“1+4”主导产业、科技人才、产学研合作等项目,房地产、园区开发、交通物流等项目,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项目成立3个招商办公室。
在成立招商办公室的基础上,由高新区招商中心统筹协调全区招商引资工作,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根据不同产业招引方向,对应三个招商工作办公室,在招商中心内部设立4个招商局,整合招商平台、统筹招商力量、规范招商政策、优化招商环境,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精细服务,提高服务质效
镇江高新区建立企业(项目)精准化服务工作机制,成立企业(项目)精准化服务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信息归集及督查、项目服务、市场化需求服务3个子专班。
通过网格化管理、每季度走访“四上”企业和科技中小企业,定期走访省市区重点产业项目、线上“一门帮办”等方式,全面收集梳理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及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再通过专班的分派交办、办理落实、反馈响应、评估督查激励等流程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将“服务到企业不好意思”的理念走深走实,打造高新区良好营商环境品牌。
建立健全产业项目帮办代办联动服务机制,联合多个部门组成帮办代办专班,形成“序时推进、专人对接、协调联动、绩效考核”四项工作机制,加强与市级职能部门对接,形成产业项目市、区联动协调会办制度,及时介入项目前期预研预审,并采用“一事一议”,对项目进行前期辅导、并联推进、线上+线下等帮办代办机制精准服务,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体制创新,协同推进项目
为保证项目推进服务到边到底无死角,镇江高新区特成立“一办两中心”协同推进项目,从项目洽谈签约,到项目落户开工建设,再到项目投产达效,每一个环节在原有发改、工信、科技、商务和政务服务中心等条口服务的基础上,内设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招商中心和创新服务中心。
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高新区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充分利用市政务开发的镇江市重大项目服务调度平台,通过详细的摸排和多方沟通,倒排序时,量身定制项目推进进度计划表,高新区领导分别挂钩项目,任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挂图作战,集全区之力协同推进,同时采取“并联推进”工作法,3条线同步推进。土地农转用报批工作:市资规局指导完成农转用组卷报批,并专人派驻南京,加强与省资规、发改、人社、环保等相关部门一一对接,同步推进完成项目规划条件、环评、能评、安评、地质灾害评估、文物评估等工作;场地的前期整理工作:在土地农转用报批期间,同步推进项目的场地整理工作,提前完成地块的补偿、搬迁、杆线迁移、临时水电等各项工作;项目报审报建工作:由高新区项目推进服务办公室牵头,联合市、高新区各个部门为项目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其间数次与市发改委大项目办、资规、住建等多家部门主动上门,多次召开项目工作提前服务对接会,对企业开展前期辅导。报建过程中,市审图办利用休息日对项目施工图进行审核,并及时反馈修改意见。市质监站、安监站部门容缺受理,提前发号,确保了项目的“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
截至目前,镇江高新区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超71.5亿元。20个市级重点产业项目整体投资进度超序时,其中新建项目12个,已开工10个,开工率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