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芸 范雯雯
仲裁是诉讼之外化解矛盾纠纷的又一条法律渠道。今年以来,丹徒区人社局把助推仲裁业务提质增效作为“书记项目”重点攻坚,通过点面结合、精准聚焦,推动仲裁服务从“增效面”“覆盖面”“需求面”等方面转型,擦亮“阳光仲裁,服务仲裁”品牌。
发挥数字媒体多功能
扩大服务“增效面”
该局以全省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智能仲裁院建设为契机,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加快传统服务方式与业务创新变革,全部案件处理流程均在仲裁信息办案系统内操作,达成信息共享和高效运行管理。开创“双庭庭审”云仲裁先例,促进线上线下案件审理深入融合,圆满处理一起涉及109人的欠薪案件,追回劳动报酬700多万元,降低集体争议中人员聚集。建立全区规模企业HR微信群,开展普法宣传和咨询服务,实现普法宣传无盲区、零死角。
打通仲裁“最后一公里”
提升服务“覆盖面”
该局打破沟通壁垒,构建“1+N”党建联盟网络体系,组建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指导全区10个镇(街道)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及3家规上企业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实现调解组织全覆盖。发挥“三方四家”作用,与区法院建立劳动争议处理协调机制,会同区总工会、区司法局在仲裁院成立职工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开展法律援助和联合调解,累计审结案件1273 件,其中调解结案1021件,调解率为80%,结案标的4129万余元。
聚焦调解基础性作用
拓宽服务“需求面”
该局设立党员先锋岗,常态化开展“订单式”服务企业活动,指导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上遏制案件高发态势;实行仲裁受理、立案、咨询等关口前移“一站式服务”,建立偏远地区劳动争议巡回庭,将公共服务“下沉”,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劳动者权益得到保障“双维护”。选派优秀仲裁员、书记员等参加省市业务竞赛活动,先后获得团体和个人多项奖项,由获奖骨干通过大范围集中培训班、小范围精英强化训练等方式为全区100多家规上企业调解员进行培训,积极打造“红色调解员”名片。
下一步,区人社局党组将继续围绕以党的建设统揽全局,不断拓展服务维度,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调解仲裁”平台方便快捷优势,推进“智慧仲裁”进企业、进基层服务,打造“党建+”仲裁“优”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