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朱辉艳
做“加法”增强要素保障,做“减法”精简流程环节,做“乘法”突出改革赋能,做“除法”解决顽瘴痼疾,“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应运而生,今年升级至3.0版。《镇江市“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2023年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正式印发实施,这已是我市连续第三年针对优化营商环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市发改委对此进行解读。
经初步评估,《镇江市“镇合意”优化营商环境2022年提升行动方案》已全面达到预期,推动我市在省营商环境评价成绩跃至全省第7位,省高质量考核营商便利度指标位列第二序列第2名。
《方案》对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和部署,较此前的方案更强调在创新改革、满意度提升、典型示范等方面发力,细化了68项重点任务,激发市场活力。
市发改委政策法规处处长黄伟参与了方案制定。“我们在起草方案之初就明确了4项原则,以确保方案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行和指导性。”他解释,一是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围绕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等5个环境建设,结合镇江实际,提出了年度重点任务;二是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将省营商环境评价14项评价指标、营商环境满意度、改革创新相关工作要求深度融入重点工作;三是坚持创新改革,对照省里的年度工作要点,将各市、区可落实的最新要求纳入《方案》,明确了创新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四是学先进赶先进,将全省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和上海、苏州等先进地区经验融入其中,助力我市营商环境再优化。
“从工作实际出发,《方案》明确从突出重点工作、改革创新、满意度提升、典型示范等方面着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这也是今年工作的特色亮点所在。”黄伟说,《方案》围绕“项目攻坚突破年”的要求,明确提出严把项目准入关、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全面推行“拿地即开工”、提升审图效率、深化“多测合一”改革、优化帮办代办服务、推动园区承接政务服务事项等重点工作,力争走在全省前列。在改革创新方面,《方案》持续聚焦我市承接的77项“两张清单”重点改革任务以及新增的17项创新试点改革举措,提出重点围绕联合监管、信用修复、纳税服务、跨境贸易、人才引进等,力争形成更多镇江特色,加快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以及案例落地。
《方案》对68项年度重点任务逐一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改革创新任务。以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为例,我市将重点推动企业参与政策制定和评估,建立意见采纳情况反馈和政策评估调整机制,惠企政策出台3个工作日内直达企业。《方案》同时提出,在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方面,我市企业开办累计办理时间将不超过4小时,注销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行跨县区“一照多址”登记、企业办事“一照通办”;在打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方面,全面实施“周六不打烊”“午间不断档”服务,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开工前及全流程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5个、13个工作日,推进不动产登记“同城通办”“同市同标”,深化“多测合一”改革。
“突出满意度提升是做好全年工作的落脚点。”黄伟介绍,《方案》聚焦市场主体满意度感受度提升,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五送五助”民营企业服务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满意度调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有效化解经营主体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方案》还首次提出打造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形成正向引导,同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全面筛查违纪违法行为,通过严肃查处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反向督促服务人员履职尽责。
近期,我市将陆续启动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改、营商环境“啄木鸟”行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镇合意”营商环境示范岗评选等活动,在全市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氛围。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目前企业开办4小时办结率达到100%,不动产常规业务30分钟办结,发票满足度提升至99%,市县两级“水电气讯视”业务联办机制全覆盖,已有5项创新举措获国家、省表彰推广,经营主体满意率达到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