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 翔
或许是因为播出平台的缘故,一部新开的综艺节目,虽然也取得了直播观看总人次破4000万的流量数据,在大众舆论场中却没有“爆”。但只要你看了它,细细品味它,某种标杆的感觉便油然而生。
综艺节目名叫《一言为定的挑战》,是明星体验类真人秀,号称“为明星量身打造一次最值得做的‘人生要事’任务挑战,展现明星的B面人生”。节目表面上的卖点,当然在明星,比如首期挑战者为Twins(蔡卓妍、钟欣桐);当然在“任务挑战”,比如Twins要以制作人身份策划并完成一场“出道22周年香港电车环游音乐派对”;也当然在香港夜街景的繁华与Twins22周年青春“回忆杀”的交织融会上。但真正让人惊艳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场由AI人工智能全程主导策划的全新综艺生产模式。
且看一看节目中的呈现吧。Twins问“我想做一个活动计划”,AI直接给出了一个可以立刻用上的行动指南。Twins将活动地点锁定在香港特有的双层有轨电车,AI随即抛出了电车音乐会、电车美食节、电车摄影展、电车文化体验等多个方向。当Twins将主题确定为电车音乐会后,唱什么歌?穿什么衣服?做什么造型?同样是AI,帮助Twins一一厘清……
看着节目,不由得想起当年横空出世的《纸牌屋》。2013年《纸牌屋》的爆红,让Netflix盆满钵盈,也开启了大数据在影视产业应用的成功之路。Netflix是北美家喻户晓的在线影片租赁提供商。他们的网站数据库包含了3000万用户的收视选择、400万条评论、300万次主题搜索、评论、暂停、回放、快进等动作信息、用户评分、用户搜索数据、演员导演喜爱程度,电视节目收看行为,剧集播放设置、剧情导向选择,剧播放时间等。其海量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分析,为制作方决策提供了精准的依据。于是在2013年,Netflix的工程师们发现,喜欢BBC剧、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戏骨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用户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时满足这几个要素,就可能大卖。然后便有了《纸牌屋》的制作。再然后,10个版本的预告片推荐给不同类型的用户、一口气连推出13集,这些不同寻常的做法,都是源自于Netflix对用户数据的掌握。从《纸牌屋》,一场风暴席卷——大数据改变了影视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产生影响。追剧时,你固执的明星喜好,你感受的情感波动,你惊艳的华丽场景……所有你以为的以为,其实只是一场“算计”,是从受众洞察、受众定位、受众接触到受众转化,每一步都由精准细致高效经济的数据引导。不管你是欣喜接受还是内心抗拒,这已然是时代趋势。Netflix自此强势起飞,逐步成为市值千亿的流媒体巨头,便证明了这一点。
《一言为定的挑战》显然是在告诉我们,相较《纸牌屋》,大数据的运用再上一个台阶,也就是“算计”这个阶段的工作,已然由AI代替了人。或许,这就是标杆的意义。
譬如节目中,Twins问“给我们看看Twins的经典造型”,AI回答“公众和粉丝认为她们最经典的造型之一可能是在2004年推出的专辑《Magic》中的形象”;Twins问“我们要参加电车派对,建议穿什么”,AI回答直接给出了“牛仔裤和T恤”“舒适的运动装”“休闲西装”三个建议,并附理由及具体搭配。
别紧张,AI会取代人。正如节目中的呈现一样,现时的AI,还依然是辅助功能。它能算计,但每一步的决策还是Twins做出的。《智纲智库》5月末曾发表文章《被AI取代后,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文章有问:(人工智能起来后)人类的地位将在哪里重新体现?文章亦有答:人类的定位将变得更接近于判断性,“关键是将由人类来做决定。”更清晰的回答则在王志纲近期的一次现场问答中,面对“如何避免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问题,王志纲如是说:这个世界上凡是可以无限重复,只是处于资讯层面、利用信息不对称,卖经验和卖资讯的行业和个人肯定要失业了;而做非标产品,不可以大规模复制和克隆的东西,是永远淘汰不了的。AI可以淘汰你,是靠数据、算法,把它做到极致,它可以做到99%,但那个1%它做不到。1%是什么,是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是知行合一和对未来的感觉,这就是战略,是预见、找魂、整合。
但还是要紧张,因为我们要思考我们该怎么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近期在回顾两本书,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某种程度上说。信息革命的概念其实就是从这两本书来的。文中两句话或能帮助我们,一句是“对外开放的真正含义是我们接触、认识、拥抱、融入一个新的时代”,另一句是“你永远取得不了你认知之外的进步,达不到你认知之外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