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姚佳 戴凯
今年以来,丹阳市丹北镇党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通过“强组织、树品牌、建项目”三点发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以党建引领“强产业”,夯实“组织基点”。坚持因企施策、分类推动、梯次培育的原则,强化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聚合特色优势产业,整合五金行业协会支部成立行业党总支,统筹管理10个下属企业支部。聚力提高党组织“覆盖率”,建立“4个企业-1位责任人-1位指导员”的区域包干制联系组建模式,帮助现有58个企业型党支部全面推进“标准+示范”建设。聚焦外企发展与“红色基因”融合,指导台资企业“帝宝”成立党支部,选派1名党员干部专职担任党建联络员,开展各类党建活动18场,推动基层党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以品牌赋能“促振兴”,构建“阵地支点”。扩大党建服务范围,依托“三整合”改革,推进三大项共计79小项审批业务实现线上“一站式”服务。由镇党委牵头,瞄准重点企业,明确22项提质增效重点任务,其中涉及组织建设11个、保障提升3个、服务群众5个、创新工作3个。延伸道路货运领域党的建设试点成果,依托丹阳市级“1+6”货运党建体系,以诺得物流为载体,打造“工匠后勤、保障无忧”“红星货运”“党员班组”等“红色品牌”13个。加大党建创新力度,拟定年度品牌创建任务清单37项,全力打造货运体系品牌矩阵,高标准构筑道路货运领域党建工作“新高地”。
以项目建设“惠民生”,发掘“发展热点”。实施“头雁”工程,提升“领飞”本领,组织村“两委”干部参加乡村振兴专题培训5场次。从17个企业型党支部中推选行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等6名优秀党员,服务培育高桥医疗器械材料配套制造、管山村茶博园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将党建元素融入乡村新业态发展。加快特色村庄布局,坚持将党建公益性与产业经营性相结合,探索推出“荷美唐家”“稻香金桥”等2项“金色品牌”,努力形成“一村一品”党建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