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谢艳英 李潇)近年来,丹阳致力于眼镜产业发展,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促进融合发展,全力擦亮“视界之窗”。
产业转型再闯“新路径”。制定《眼镜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眼镜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购置智能装备、智能软件、智能服务和技术的企业给予相应补助。打造眼镜跨境电商园区,向电商平台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放相应补助。目前,已培育出全国最大的眼镜电商企业——江苏淘镜,2022年实现丹阳眼镜产业应税销售122.23亿元。
品牌升级打造“现代范”。成功争取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持续升级丹阳眼镜外贸转型升级、省眼镜产业集群品牌培育等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级标准制定,万新光学参与制定和起草国家树脂镜片及镀膜眼镜镜片质量标准,海昌眼镜参与国家隐形眼镜标准制定。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各级奖励性项目,参加能源管理体系、节能产品、低碳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
融合发展开拓“新蓝海”。不断擦亮“视光学、视觉健康”的丹阳名片,以明月等视光学上市企业为龙头,将其纳入大健康产业进行布局。加强眼镜城产业项目导入,建成国内首家眼镜博物馆,并投资80亿元持续打造项目,有序推进少儿视光中心、商业街、运河1958文化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