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玉新
天,说热就热了。
翻看着柜子里的旧衣服,想趁着天晴洗洗晒晒。眼前的衣服,少则穿了三五年,多则穿了十多年,款式虽然不时尚,布料也不上档次,但摸在手中,有种熨帖舒适的感觉,亲切之感油然而生。
这些衣服一直舍不得丢掉,并不是买不起一两件衣服,而是觉得好好的衣服,丢了实在可惜。想想曾经的艰苦岁月,没有理由大手大脚,哪怕是小小的浪费,也是对生活缺乏了敬畏。
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几件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虽然嘴巴嘟得老长,不爱捡旧,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哪怕长了宽了,别人嘲过笑过,天空依然晴朗,转过身来,童年的日子依然充满了欢乐。
读高中时,家里还是穷,衣服不够换洗。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身上的衣服赶紧脱下来,洗了晒干。要是秋冬天遇上下雨,还得把衣服烘干,不然第二天上学就没有衣服穿。那年头,看着有的同学穿上一件新衣服,做梦都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闻闻那种卡其布的味道。
但直到1978年,我参加工作都一年多了,还在奢望着有一件体面的外套可以换洗,可是,拮据的经济条件,一件衣服,同样不得不白天穿晚上洗。
每个月24块钱的工资,除了吃饭,我得帮衬父母补贴家用,供弟妹上学。好在我的工作是话务员,天天与交换机打交道,衣服穿得差一点,别人并未注意,有没有换洗,似乎也无关别人的事。只是那个年纪免不了有些小小的虚荣心。
后来条件改善了,家里也渐渐宽裕起来。不再为添一件新外套发愁,但骨子里却怎么也忘不了旧衣服,常常直到穿得不能再穿了,才“衣衣”惜别。
结婚时,我缝了一套新衣,浅灰色,是当时我们那少有的西装样式,宽领,圆角,肩上有衬垫,这在当时的村子里,算是出尽了风头。因为特殊的意义,好多年里,我每过一段时间,就把它找出来穿几天。
如今日子过好了,兜里有了闲钱,市场上的衣服,年年出新,不是没有过诱惑,逢年过节,有时也顺了孩子们的心意,添一两件新衣服。但却一直反对想买就买,买了穿不了几次就扔的奢侈之风,那不是过日子的做派。再说,穿过的衣服就像老朋友,你走到哪里它跟到哪里,天天腻在一起,自然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些衣服甚至还牵出一段故事,值得永远珍藏。
记得有一件暗格白衬衣,11块钱,硬翘的领子,弧形的下摆,穿上黑色的西装外套,很有型。这件是上世纪90年代买的,上班出差走亲戚都挺合适。穿了七八年之后,便搁置在箱中。后来儿子长大了,看我不穿了,他让我送给了他,接着又穿了三年。一件衬衣,穿了两代人。
这些年,社区摆了捐赠箱。我回家整理了一下,收拾了一口袋旧衣服,毫不犹豫地投进了箱子。即使旧点儿,也许有人用得着。
如果倒回四十年,这些衣服我可不舍得说捐就捐了。我得好好保管着,过段日子,就拿出来晒晒、穿穿,衣服虽旧,感情和意义却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