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良龙
故乡是游子温暖的港湾,故乡是血脉中割舍不断的牵挂。近日,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回到镇江,重游家乡街巷,聆听熟悉乡音,令他感慨万千。家乡的最美味道、心目中的镇江印象、当年的艺术启蒙老师,以及家乡文化对自己的哺育,构成他最难以忘怀的一份故乡情缘。
家乡变得让他不认识了
“这是正东路?”“那是大市口?”“大西路在哪?”……回到镇江的印青,乘车时不停地询问着记忆中的街巷。“就是我们小时候住的地方,经常去玩的地方。现在一看完全变了,就像做梦一样。”印青说,忙里偷闲重游金山焦山北固山,这些镇江的“地标”也让他“不认识”了——现在变化非常大,建设得更好了,整体形象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这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同样认不出的还有西津渡。“小时候我们去玩过,只是个江边码头,给人一片荒芜的感觉。”印青告诉记者,回镇第一天晚上夜游西津渡,感觉那么繁华、那么热闹,集历史、文化和烟火气于一体,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年轻人也非常多,在那里能充分感受到镇江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那天晚上把我给震撼了!”印青说,虽然走过的、看到的只是家乡极小的一部分,但他能感受到镇江整体上发展得非常好。
家乡的味道,是最美好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解不开的乡愁。在印青的记忆中,家乡的味道是锅盖面、镇江肴肉等各种美食,还有他最爱的大京果。“大京果是我从小最爱吃的一种食物了。”印青说,成年后到了外地,基本上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吃过。一次夫妻俩逛街,眼尖的爱人说:哎呀,那不是大京果吗!他当时一看,果然是大京果,顿时心里一股暖流涌动,当年那个味道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了。
镇江的特色是精致灵动
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印青走过很多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家乡有什么独特之处?在印青看来,镇江城市不大,她的特别之处就是精致、玲珑。“我的祖籍是上海,小时候经常去上海、南京,但是我一回到镇江,就觉得很舒服。长大当兵后走过很多地方,再加上到处演出,可以说祖国的山山水水基本上都跑遍了。但是一回到镇江,还是童年的那种感觉。”印青说,尽管镇江经济发展了,高楼大厦多了,马路也宽了,但是她的气质没有改变。
“镇江有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观,有锅盖面等很独特的饮食文化,自然、人文都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譬如,同样是地处长江沿岸,镇江跟扬州、南京不一样,同武汉、重庆等城市也不一样。”印青认为,镇江还是一个特别灵动、特别富有诗意的城市,充满浪漫气息。到了镇江就感觉心情舒畅,而且会生发出创作的灵感。
“那天我在北固楼上,往前看,浩瀚长江滚滚东流;往后看,是逐渐长大的镇江,当时就有一种旋律如水般流淌的感觉。”印青说,过去对家乡的情感和眼前看到的实景交融在一起,让他激情涌动热血沸腾,思绪化作旋律肆意流淌。他建议镇江今后继续保持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做一个精致精美、诗意栖居的城市。
江南文化融入艺术风格
因为从小生活在镇江,镇江的山山水水、历史文化给印青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印青回忆说,他小时候比较喜欢音乐和美术,就读省镇江一中时的班主任顾凤珍老师,夫妻俩都是知名画家,经常给他灌输艺术观念,这些观念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可以说顾老师是他艺术启蒙教育最重要的一位老师,此前自己回镇江时,多次去看望过顾老师。
丰厚的江南文化和多彩的军旅生涯,铸造了印青刚柔相济的内在气质。后来印青因工作原因来到北京,又吸取了很多北方文化的养分,因此也孕育了他南北兼容的独特艺术风格:《走进新时代》和《旗帜颂》让人心潮澎湃,《桃花谣》和《人间西湖》让人听了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天路》体现出明显的藏歌高远激昂,《相依相伴的高原》则体现出新疆帕米尔高原的荡气回肠,《西部放歌》和《西部情歌》吸纳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精华,《望月》让游子瞬间流淌着思乡的忧伤……无论是雄壮的进行曲,还是优美的抒情曲,无论民族、美声还是通俗,印青都把作品的精神用音乐演绎到了极致。
“很多观众都比较喜欢我的一些音乐作品。”印青认为,这种个性独特的创作风格跟他的镇江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从出生、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都在镇江,我就是一个镇江的‘胚子’,然后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印青对自己与家乡的合作充满期待。“我愿尽我的绵薄之力,为家乡作出更大贡献。”印青的话语情真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