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2023年5月20日,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活动之际,仿佛天上的云也结着淡淡的丁香愁——恰似乡愁。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乡愁: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那么,在乡贤的心中,在游子的字典里,乡愁又是一番怎样的心情?
笔者品读“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文章,重读记者采访中国作协副主席格非的新闻,翻看中科院院士朱敏给家乡学子的亲笔书信,欣赏著名媒体人柳怡回忆母校的精美散文,不禁感叹良多——谁的乡愁愁更愁?
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
乡愁是老师眼角的泪,是爱国情,是报国志
毕业于江苏省镇江中学的“人民教育家”于漪,曾深情回忆她的中学时光。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难忘老师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情景。老师讲着,读着“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时眼里噙着泪花,对国事感慨万千,令人揪心;讲述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为孙仲谋”时,激昂慷慨,使一室振奋。
我们跟随着老师朗读,吟诵,思考,体味。历史风云如在眼前,家乡装进胸中,国家社稷装进心中。
课后,大家仍激动不已。星期日,三五同学结伴,奔赴北固山,登上北固亭,面对滔滔江水,大声背诵“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此时此刻,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充盈胸际,人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豪气冲霄汉。是教师,把对祖国赤诚的爱植入了我们的心中。
于漪说,她是喝长江水长大的,是镇江秀丽的景色陶冶了她的思想情操,是镇江的悠久历史塑造了她的生命之魂。“家乡是个有内涵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生有幸,生于镇江。”在接受家乡记者采访时,于漪还表示,所以在教育领域一直不停步,是因为母校省镇中“一切为民族”的校训对她影响极深。
正是这乡愁,使于漪老师在母校130周年校庆的时候,奋笔写下献词——“培根铸魂受益终生”这一句心里话。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活动前夕,在接受家乡媒体采访时,94岁的于漪老师真诚地表示,“爱党爱国,一切为民族,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这种教育培养了我的深情厚谊,我刻骨铭心,感恩不尽。”
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格非
乡愁是写作的动力源泉,是永远的感恩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乡愁一直是文人抒写永恒的主题。在著名作家格非的笔下,创作源泉始终离不开家乡。格非曾说,“没有任何地方,会赶得上我记忆中的乡村之美。”在他的小说《江南三部曲》中,“镇江元素”比比皆是。他说,“乡愁,是一个姿态,是回头的姿态。永远需要你回头看一看。”
格非坦言,“写作的动力正是来自对故乡的思考”,他曾真诚地向立足于镇江的文学爱好者提出建议,“文化创作的灵感,都是来自生活本身。要牢牢地立足于正在变化的镇江,踏踏实实做调查研究,了解人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创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镇江新区作协副主席龚舒琴曾在文章中写道,“我固执地认为,这(《望春风》)是格非以故乡为背景的一部真实小说。作为从同一方故土走出来的文学爱好者,每一次读,都有一种很自然且强烈的代入感。书中提到的地方,很多我都知道,或者听说过,甚至去过。”
因为乡愁为格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也让他的家乡——镇江东乡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文史爱好者徐国平先生说,犹如沈从文的湘西、汪曾祺的高邮、莫言的高密、刘震云的延津,镇江东乡因格非走进了中国文学史。
格非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很远,但从来都没有忘记回头。身在北京的他时刻都在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发展,“这些年每次回镇江,我都觉得镇江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我在北京,也经常关注镇江的新闻。”
他在接受家乡媒体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镇江是我的老家,我就希望她变得更好,变得像我想象的那么好。”格非曾在很多场合向别人宣介镇江,“一个城市变得更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需要每一个镇江人付出努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当然对于格非来说,乡愁还有一份深藏心底的特别的情感,那就是感恩——
1980年的夏天,傍晚,丹徒县文教局,有一位梳着齐耳短发的女老师,帮格非补办高考成绩证明单,使他有机会到丹徒县谏壁中学复读高三。
格非曾经在回忆文章《不可知的偶然》中这样写道:她是我迄今见过的最美丽的女性。
在第三届江苏发展大会镇江行合作恳谈会上,格非发表了深情演讲。他进一步表示,“我深感自己对镇江这片土地,尤其是它的文化教育事业所肩负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将更多地回报镇江,重新认识和了解在飞速发展中日新月异的镇江面貌,为家乡更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馈家乡人民的哺育与厚爱。”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
乡愁是美好的中学时光,更是深情展望和祝福
2023年新春之际,句容市领导走访慰问回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并亲切交流。片片乡愁涌上朱敏的心头,他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句容的求学生涯,最牵挂的自然是母校——后白中学。
朱敏曾就读于句容市后白中学,父母分别曾在后白中学、后白卫生院工作并退休。在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面对来自家乡的祝福,朱敏深情寄语:“祝福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句容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同时,后白中学也收到了朱敏院士的亲笔书信:“我在后中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光,希望同学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打好今后为国家、为社会、为科学做出贡献的基础。”
朱敏对家乡的领导说,随着南沿江等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句容的发展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我对句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香港凤凰卫视驻法国首席记者柳怡
乡愁是中山路上茂盛的梧桐树,
是林荫道上金色的夕阳
2010年,柳怡在她的母校——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六十华诞之时,看到一张旧影,不禁感慨,无限乡愁涌上心头。她说——
中山路两旁茂盛的梧桐树、新建成的品字形的教学楼、走廊边的花坛、校门口的喷水池……这些也许早已改变了容颜,可是在我的记忆里依旧是那么新鲜。
在中山路小学的那段岁月:戴上红领巾别着三道杠主持大队活动,在全校老师同学面前发言致辞或是文娱表演……这一切在当年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情,我自己在20多年前完全没有意识到,但是今天我却非常确认这一点:所有这些开放的、彰显和培养我们的“小大人”能力和个性的经历,为我之后怀着梦想最终成为新闻媒体从业者一员,每天可以和各国政要或是国际明星从容面对铺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山路林荫道上的那一抹金色夕阳,是我童年所有美好记忆的缩影,永生难忘。
……
扬中乡贤、中国当代作家苏童说,乡愁这个词一定是存在于人们的情感生活当中的,这个词有时候分量很轻,有时候分量很重,看如何表达。
而从上述几位乡贤的表述中,分明可以感受的是,这乡愁不是忧伤,而是感怀,更是感恩;是思念,是珍藏,更是展望,是一切关于故乡的无限深情,是解也解不开的情结,更是忘也忘不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