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舟远
本报记者 张驰川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教育首当其冲。5月24日,记者从京口区检察院了解到,检察机关依托“航标灯”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运用法治宣讲课、家长课堂、监护督促令等多种履职手段,以检察司法保护促进家庭保护,引导督促未成年人监护人科学合理履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问题少年”多与家庭教育相关
通过大量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办理,检察机关发现“罪错问题少年”的背后大都有一个“不想管”“不会管”的父母。京口区检察院适时建立“一案多查”机制,在讯问、询问、社会调查、听取法定代理人意见等工作环节开展多次调查,全面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监护人履职情况与涉嫌犯罪的影响度、关联性,找到涉案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教育问题症结,并评估是否需要启动家庭教育指导。
小安是镇江某职校的在校生,找兼职时被“高工资”诱惑,将自己的银行卡、手机等提供给他人使用实施犯罪。检察机关对该案启动“一案多查”发现,小安的父母早年离异,小安随父亲生活,工作繁忙的父亲对小安几乎处于“散养”状态,小安不仅向网络犯罪团伙提供银行卡,甚至前往外地,对此小安父亲一无所知。“平时忙,又觉得孩子已经长大了,与小安的沟通确实太少了,有时也不知道要怎么跟他沟通,对孩子的所思所想、日常行为掌握不够,是我失职了……”小安的父亲很自责。考虑到小安是未成年在校生及他的犯罪情节与悔罪态度,对小安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然而,小安的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家庭教育缺位、亲子沟通不畅,启动家庭教育指导迫在眉睫。京口区检察院遂向小安的父亲送达《家庭教育指导令》,要求他接受与小安考验期同等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并委托社工组织为小安父亲制定个性化、专业化指导方案。
六个月后,小安顺利通过考验期重获“新生”,其与父亲的关系也变得更融洽、更亲近。“小安现在愿意和我交流了,我们这阵子还在一起看了罗翔老师讲刑法……”相信那个曾经因“迷茫”的父亲,现在对父亲的身份、父亲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与对罪错未成年人的考察帮教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在教育矫治罪错未成年人的同时补齐家庭教育的‘缺漏项’,实现罪错未成年人回归正轨内生动力与监护人家庭保护能力的同步激发、同向提升。”京口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宇介绍。
源头疏导把好家庭教育关
父母不是在当上父母的那一刻就天然知道如何当好父母的,父母这个角色同样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累积“一对一”家庭指导经验的基础上,京口区检察院针对同案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集体教育指导5次,通过亲子共同参与、设计亲子互动游戏,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指导效率。该院委托的专业社工组织采取“线上连线”远程指导外地父母,定期推送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确保家庭教育指导连贯不断档。
如何让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更加丰富?如何让更多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实现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或遭受侵害的有效预防?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未成年人免遭侵害才是检察机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终极目的。
为此,京口区检察院升级“航标灯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充分利用原有心理观察室、预防犯罪互动体验馆等功能区域,增设家庭教育指导专门区域,让涉案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到场接受实地化、互动性、沉浸式家庭教育指导,以亲历性引导增强亲子关系改善、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的实际效果。
同时,该院融入真实案件、设计精品课程,先后向百余名家长普及《家庭教育促进法》。同时,借助新媒体短视频、线上云课堂等方式扩大“依法带娃”新风尚、新理念,分享家庭教育指导课程10次、接受线上咨询30余次,微信公众号及检校QQ群累计推送相关信息受众家长一万余人。
多方联动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汇聚更多力量唱响“合奏曲”。去年2月,京口区检察院联合教育、公安、京口团区委等单位及家长代表,建立未成年人“六大保护”责任主体共同参与的“护蕾联盟”,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通过共享监护线索、研判会商教育行为矫正方案等措施,打通家庭教育指导沟通协作渠道,通过链接更多资源,描画家庭教育指导最美“同心圆”。
为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范化协同配合,京口区检察院还联合京口区妇联、京口区关工委会签《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根据本地区实际及前期探索经验,围绕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启动方式、工作内容、职能分工等方面制定16条具体规定,明确“线索发现+开展调查+启动指导+跟踪评估”全流程家庭教育指导协作机制,通过破解“门户之隔”形成家庭教育指导“一盘棋”,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有力制度支持。
据了解,京口区检察院将继续立足检察职能,通过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令、普法宣传等履职方式实现对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的“双向奔赴”,积极修复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帮助形成正确家庭教育理念方法,用心呵护、用爱滋养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