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翔
■摘要
以产业吸引人才的“抢人2.0版”,其必须的前提是城市初步打造出了具有产业先进性、引领性的重点产业,其折射出的正是城市竞争之变——产业协同竞争、城市错位发展已然进入第二阶段。
2017年底以来,全国掀起一阵“人才争夺”的“龙卷风”。各类补贴、落户优惠、生活待遇等政策红包竞争激烈。背后的逻辑则是——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让人才撬动新兴产业,以人才引领助推区域发展。而最新的一系列新闻则显示——风再起,“抢人2.0版”悄然上线,更折射出区域竞争之变。
5月20日,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举办。依然是宣传上海创新创业营商环境,研讨如何更好地助力广大青年在上海成长发展,但这一届与以往不同,首次聚焦上海五大未来产业,以“未来产业引领未来”为主题,清晰提出引领广大创新创业青年投身“3+6”重点产业体系、四大新赛道和未来产业。
这一天,还是浙江湖州的第一个“湖州人才日”。首届湖州未来大会举办,以城市的最高礼遇向人才致敬。与上海的风向一致,湖州的人才招引也已悄然转向。此前的2月,湖州即举办了全球产业人才精准对接会,聚焦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物流装备、合金特材等八大新兴产业链,对接现场分新材料、生命健康、数字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5个会场,以“产业链”对接“人才链”,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新闻报道亦披露,近年来,湖州市以产业问题和需求为导向,针对科技要素短板,深化市校、地校合作,累计引进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湖州研究院、中国科大德清阿尔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45家,其中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浙大湖州研究院两年已带动引进科技人才966人,其中高级职称299人、博士410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229项。
不再是广撒网,追求“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不只是单向度的以人才集聚推动产业强市,而是“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以逐渐成形的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来吸引人才。这恰是“抢人2.0版”的风向之变。
风再起,嗅觉灵敏的城市已闻风而动。5月,连云港出台《关于强化招才引智推进高质量“双招双引”的八条措施(试行)》,围绕10条重点产业链、52条细分产业链,吸纳产业人才,并出台具有产业针对性的政策补贴产业引才。更早的2月,常州升级人才政策,重点就是——构建新能源之都人才矩阵。其政策之变,包括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量身打造特殊支持政策;对经认定的新能源企业和研发机构赋予其“人才举荐权”等。还有安徽滁州,他们结合地区重点的八条产业链吸引人才,以期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并将产业人才的评价标准交给用人单位。
“产业吸引人才”的新模式起风了。《澎湃新闻》5月15日的文章如是评论:“长三角各地经济发展存在梯度差异,各地对人才的吸引力不相同。经济较发达城市仍具有较强的人才吸虹效应,而经济水平较弱城市不具备聚集人才的功能。利用产业吸引人才,能减少各地‘抢人’的负面效应——既有利于减少城市间无效竞争产生的资源浪费,更能精准地满足本地区的产业链人才需求。”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抢人2.0版”风向之变的背后,更有着城市竞争之变。曾经,我们的城市竞争更多是同质化竞争,是产业同构。《中国政协》2020年3月文章《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地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级城市群》曾言:“调研显示,(长三角)具有代表性的六大城市中,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合肥的主导产业较相似,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能源化工。”再有,在各自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23个长三角沿海沿江城市中,分别有13个和12个城市明确提到要发展石化和冶金产业。新兴产业风起,各城市蜂拥而至,重复建设、同业竞争,更曾是屡见不鲜。
而随着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逐步实施与深入,产业协同竞争、城市错位发展已成趋势,“醒得早”的城市更是在积极实践。2017年,江苏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实施意见》要求按照链式整合、基地支撑、集群带动、协同发展要求,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最关键,分别明确了苏南五市的产业集群特色:南京牵头建设软件及信息服务、智能制造装备、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无锡牵头建设集成电路专用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常州牵头建设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光伏)、新材料(石墨烯及应用)等产业集群;苏州牵头建设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镇江牵头重点建设航空航天、新材料(碳纤维)产业集群。2022年11月,工信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江苏10个集群入选,则证明这条产业协同竞争、城市错位发展的道路已有初步成果。
同样,“抢人2.0版”的风向之变亦是一个证明。因为,以产业吸引人才,一个必须的前提恰是你这座城市,已经初步打造出了具有产业先进性、引领性的重点产业;对于尚在风起的新兴产业,则当是城市已经构筑起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核心竞争力,具备重点打造的现实可能性。这恰证明,产业协同竞争、城市错位发展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届(2019)中国经济传媒大会在绍兴举办。时任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在其主旨演讲中曾言:“区域一体化发展,也都存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并且会长期存在,但是想要发展好,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己城市的产业特点、优势合理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对于二线城市,“只要错位发展得好,不但可以避免虹吸效应,还能够享受溢出效应。”而无论是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出炉,还是“抢人2.0版”的风向之变,两类证明,更是在警醒我们,即便是城市错位发展可以随时启动,但这一轮发展周期,留给还在赶路的城市的窗口期时间,已经不多了。
关注“镇有议思”
看更多有意思评论
投稿邮箱:
zjrbpl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