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0日
第52版:情满镇江 共襄发展·乡愁篇

闲话“吃下昼”

□ 蒋裕清

在丹阳不少地方,都有把白天的上午和下午分别称作“上昼”和“下昼”的方言,而所谓“吃下昼”,就是在下午四点左右的一个小加餐,目的是给漫长的夏天下午劳累后的身体增加体能,以防因过分饥饿而影响农活。这在有些地方也叫吃点心。现在每到下午 ,儿时“吃下昼”的情景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当时吃的“下昼”大多是中午的剩饭剩粥,没有剩饭的要在中饭后提前烧好,多数是南瓜、芋头汤之类。当然,炒面是最方便最实惠的下昼,但毕竟不是家家都有,也不是整个夏天都能吃到。

每天一到“吃下昼”时间,劳累了大半天的大人小孩都会到塘边码头洗一把脸冲一下脚,男人们还会脱去汗湿的上衣,大伙用几分钟时间迅速地解决掉“下昼”任务,然后就聚集到村口的农舍山墙边、大树下稍作休息,准备继续投入劳作。他们一个个席地而坐,手里扇动着草帽芦帽,不断地驱赶着蒸腾的暑气。大姑娘有的还在准备晚饭菜,小媳妇还在忙着喂小孩,男人们逗着几个光屁股的小孩说笑哄闹,嘻嘻哈哈,组成了乡间原生的快乐风景。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原本是为了解决腹中饥饿的“吃下昼”被引申到招待亲友的礼仪之中,并且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乡间的民俗,不成文的规矩要求主人家在招待亲朋宾客中饭后的四五点钟再招待第二顿――“吃下昼”。这与原来意义上的“下昼”大不相同:“质”要备丰盛的菜肴和酒水,“量”要让每人都吃饱,返家后不需要再吃晚饭。主人对所有登门的客人都要挽留“吃下昼”,否则就是对亲朋宾客的失礼和不敬。这个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在东乡的吕城一带尤盛。为此,主人家忙过中饭忙“下昼”,大碟小碟,冷盘热炒,忙得团团转,一天下来真是够呛,但是无论多累也不能怠慢了亲朋宾客,不能破“吃下昼”这个规矩。

其实这个地方乡俗在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的年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而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根本的改善,吃不吃“下昼”早已成了无所谓的事。作为客人,为了工作或学习,为了解决摄入营养过剩导致的弊端,不少人已经主动谢绝了“吃下昼”的挽留,虽然作为主人留客的客套之言还是必须的。我觉得一为减轻主人家的准备之累,二为减轻客人的肠胃负担,“吃下昼”这个民俗会慢慢淡去。摘编自2014年11月7日《镇江日报》

2023-05-20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51594.html 1 3 闲话“吃下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