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沁铃 本报记者 林兰
“我的青春,就是穿军装的样子!”这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兵,隔着悠悠岁月,喊出的永恒誓言。当兵参军是他儿时的梦想,在如愿以偿受到部队的锤炼,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后,脱下军装,他依然不忘初心,用使命镌刻忠诚,用担当诠释为民理念,在平凡的岗位上再次创造新的人生价值。
出生于1936年的陈鸿林,是京口区谏壁街道东街社区人。1956年1月20日,20岁的陈鸿林怀着对人民解放军的向往,毅然参军入伍。15年流金岁月,从青岛到酒泉再到新疆,陈鸿林把最美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每当想起那段时光,心中就会有一股暖流涌出。我的初心就是要努力学习,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训练,争当优秀战士,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陈鸿林感慨地说。由于表现突出,陈鸿林于1963年获得“工程兵五好战士”光荣称号。
军令如山,使命必达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祖国发展,一大批好儿郎从全国各地奔赴大西北,支援祖国基础建设,陈鸿林就是其中一位。1963年2月,陈鸿林被分配到我军某部五十四师第五团。他跟随部队一路向西,走进荒凉而神秘的无人区——新疆罗布泊。罗布泊位于塔里木盆地,昼夜温差大,盛夏地表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漫天飞舞的沙尘让人呼吸困难;严冬气温定格在零下30摄氏度。面对极端环境的考验,陈鸿林积极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国家的和平与安宁扛好枪、站好岗。
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1965年初,陈鸿林马不停蹄地赶赴四川,担任驻场军代表,主要负责军区后勤处工作,并兼任团支部书记。在这6年间,他带领着青年团员,发挥主力军的积极作用,在后勤保障岗位上立下了一次又一次的功勋。有一次,凌晨2点,部队夜间行车,由于道路艰险,运输物资的车辆发生了重大事故,10多名小战友身受重伤,急需输血抢救。运输员联系了陈鸿林,他严肃地说:“物资就算送不了,也得先救人!”于是,陈鸿林撸起袖子跑出去对着护士喊:“我是团支部书记,也是O型血,先抽我的。”他献出了400毫升血,挽救了两名战友的生命。这样的事情,在陈鸿林的一生中发生过多次。
公正廉明,事必躬亲
1971年,陈鸿林退伍转业后,来到京口区谏壁电厂医院开启了新的征程。他先后在电厂医院担任审计科科长、行政科科长、院长,将部队的优良作风、光荣传统发扬到企业。1985年,电厂医院福利分房,陈鸿林作为时任院长,为使分房更加公正、合理、有序,他主持制定住房分配方案,按照房源、户型,采用职务、工龄、家庭情况综合计分,为单位100余名职工合理分房。
“福利分房这件事,我一辈子都会记得。虽然这是我在电厂医院20余年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却是很多同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一定要清清白白、清清楚楚地去做,要让大家伙感受到组织的公正与温暖。”再度回忆这段时光,陈鸿林说。
助力防疫,温暖传递
1992年退休后,陈鸿林继续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2020年武汉暴发疫情,84岁的陈鸿林徒步走到东街社区,拿出2020元递给社区副主任翟逸清,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他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一位老党员了,如今年龄大了,没有什么能力作大贡献了。这2020元既是献给国家的爱,也是给予社区的支持,收下吧。”翟逸清紧紧握住陈鸿林的双手,代表社区向陈老表示真挚的感谢。
时光荏苒,如今陈鸿林已经87岁了,最让他骄傲的是,他将自己的精神在平时的教育中传承给了儿女,几个儿女如今都已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