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迎 本报通讯员 殷跃军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培育机插壮秧,是水稻高产的基础。当前,我市多地农户已纷纷进入“育秧模式”,抢在小麦收割前完成夏种的第一道任务。
在丹阳市延陵镇,种粮大户史锁虎从5月13日开始,就带着工人全力投入育秧工作之中。在他的农场机库中,一条育秧流水线正马力全开,七八个工人围着育秧机器娴熟地进行着配合作业。“我这里一共有6万多张秧盘,秧田25亩,育出的秧苗可栽插2500亩,除自己种植1700亩外,还可服务周边农户800亩,育好后还要帮他们栽插到田间。”
谈及今年的育秧变化,史锁虎坦言,从时间上说,今年的育秧启动日期和往年差不多,但由于使用基质和营养土混合育秧,成本略有提升,达到每盘3-4元,按照一亩地25盘计算,秧苗成本就近100元。“如果是给别人服务的话,算上前期的土地旋耕和平整、育秧和栽插服务,累计‘包管’的费用为每亩300元。”
在16公里外的司徒镇,农户张富龙也在忙着育秧作业。虽然自己只种了500亩,但2000亩的服务任务让他得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目前,秧盘都在进行暗化处理,等苗出来后,将会全部转移至已经铺设好喷灌设施的硬地秧田之中,为后续栽插作准备。”张富龙说,一切顺利的话,预计将在6月初开启秧苗栽插作业。
如火如荼的育秧工作,也在全市多地上演着。在扬中市八桥镇,耀威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兴雷这几天一直安排着工人操作自动铺盘播种机,这种育秧模式,可以将育秧时间提前,同时可通过秧田水分管理控制秧龄。而在句容市郭庄镇,种粮大户谢纪兵的大田育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
据了解,今年春耕备耕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因地制宜,及早准备,组织大户不失农时落实育秧备耕物资,同时分批分类培训指导,全力以赴组织育秧工作开展,为培育壮秧、全面完成直播稻控减任务打下基础。
“除少量大棚育秧外,播期较早的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分期育秧,全市5月中下旬进入大面积育秧(高峰)期。同时,各地早宣传、早发动、早落实,育秧进度较快,截至5月15日,全市机插稻已育秧面积2200余亩(秧田),占计划秧田面积的24%左右。”市农技推广站站长钟志仁说,播种以来,各地通过线下培训、线上培训、微信指导、电话咨询等培训指导70余次,培训指导人数约1100人次,宣传次数9次。“机械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催芽、硬地硬盘(微喷灌)基质育秧等育秧新技术已在全市普遍应用,为培育高素质秧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十天,我市5月21日夜里到22日还有一次降水过程,其余时段晴到多云。17-18日受降水影响,最高气温回落至24℃到26℃,19日后再次回升。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传德表示,为更有效地提升毯苗机插壮秧培育技术到位率,各地要结合天气条件,切实加强壮秧培育技术指导,提前做好相关预案,提升技术到位率,确保“保质、保量、安全、高效”育秧,为水稻稳产、高产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