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焦惟奇 本报记者 张驰川
“合同诈骗、串通投标、假冒注册商标等问题,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微企业考验尤为突出,检察机关有什么好办法吗?”近日,在镇江高新区创业孵化园,青年创业者苗先生急切地向“送法上门”的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检察官们询问。润州区检察院依托“南山蓝”城市山林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年创业者进行专题性普法教育,并由“津渡护航”服务民企工作专班的检察官定期上门、随时“在线”提供检察护航,惠企利民。
定制安心款,风险防控做在前
“我觉得大健康产业潜力很大,原生态食材定制、重点人群标准化保健品供应市场很大,但因产业规划、行业发展指引不充分,问题隐患多,经营者对具体风险把控不准。例如对在直播带货中的风险把控尤其担忧,对产品的品质鉴定、价值认证举措也不完善。放弃项目十分可惜,跟进项目又风险相伴。希望检察官给予法律指导,帮助企业完善内控制度,开展事前合规,化解涉法风险。”来自湖南,入驻镇江高新区创业孵化园的经营者小陈向检察官寻求着帮助。
“您放心,企有呼,检有为!我院数据赋能加强立案监督等方面的思路举措,重点针对非公企业涉法风险需求研发。正在重点设计的涉非公经济立案监督模型,将采用数据赋能实现类案监督微服务的架构模式,坚持一个数据模型服务一类案件。例如,正在构建的‘假冒注册商标立案监督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假冒注册商标立案监督线索。这个模型的应用,将及时准确发现该类案件,提高效率,缩短周期,减少和挽回企业损失,对直播带货行业尤其有效。”该院副检察长田云山解读着。解读活动持续了1小时,在园区会议室聚集的青年创业者听得十分入神,关注真切并与检察干警们进行探讨交流。
搭建连心桥,护航企业家行稳致远
“小微企业处于创业初期,经费十分紧张,聘请法律顾问压力大,但是涉法风险不可回避,令我们比较苦恼。检察官上门送法,针对性提出合同审查、商标注册等方面的检察提示函,很实用。”青年创业者苗先生感慨着。当了解到,该院将依托“南山蓝”城市山林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年创业者进行专题性普法教育,并由“津渡护航”服务民企工作专班的检察官定期上门、随时“在线”提供检察护航,苗先生和在孵化基地创业的一批青年企业家欢呼了起来。
“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您关注润州检察在线微信公众号,我们设立了涉企服务绿色通道,线上受理、实时跟进、线下落实。近期,强化数字检察思维,启动研发我院涉非公经济企业立案监督模型,开展法律监督,为企业排忧解难。”润州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东生在护航民企基层行走访中,及时回应企业家关切。同行的该院护航民企工作专班检察官为入驻园区创业的经营者释疑解惑、鼓劲打气。
目前,该院坚持“小切口、大服务、深治理”的思路,从理论思考、实务调研到试点构建模型稳步拓展,边实践、边小结、边优化,在数字检察护航民营经济、助力市域治理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微经验”:数据模型越多,能够监督的类案越广,该院将争取上级检察机关指导,有序对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协作,根据涉非公经济立案监督需要,结合检察办案监督实务经验,实时动态调整和扩充监督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自然语义分析等前沿技术手段,挖掘数据价值,提高对涉非公经济类案监督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