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芸
当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不断涌现,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富集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如何精准把握“两新”组织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让党的工作真正扎根其中?丹徒区人社局以“两新”党建工作健康发展为着力点,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全面提升,扎实推进“两新”组织“红色领航”行动,“两新”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
引擎添动力,党员进企促发展。以“党建链”串起“人才链”,通过实施党建联盟、人才联育、产业联动、民生联惠“四联”行动,聚力打造“链”上引才新高地。以春风行动、劳务对接专场活动等为契机,鼓励“两新”组织实行“两个优先”,即招聘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党员;职位晋升时,对优秀党员优先考虑,去年共提供“党员”岗位76个次。创新探索出组织“红马甲”运用“地摊经济+夜市场+云招聘”融合新路子,瞄准企业人才缺口,吸纳36家区重点企业参加“人才夜市”招聘会,提供各类岗位需求722个,累计入场求职者超2000人次,2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引领聚合力,共建共享促和谐。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为目标,有效发挥部门和乡镇(街道、园区)党组织和党员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两新”组织实施“靶向行动”,联合举办劳动合同签订培训会,推进劳动合同用工规范化建设,37人参加培训并获得劳动关系调解员证书,为抓好落实劳动合同签订及今后劳资矛盾方面的化解、调解等工作奠定基础。对“两新”组织合作的劳务派遣公司全面动态监管,组织46家劳务派遣公司参加年度审验布置会,督促其为“两新”组织充分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建立“巡回仲裁庭”,一改以往“坐等上门、办案周期长、群众耗时多”的固有工作模式,上门审理、上门仲裁,免除当事人双方往返奔波之苦,简化办案程序、缩短处理时间,切实方便当事人,提高办案效率。
赋能促培养,激发人才新活力。营造“党建+”高品质人才服务生态,深入走访调研,收集人才信息和诉求,摸清人才发展方向,开展党员“双培工程”,引导“两新”党组织把党员培养成人才、把人才培养成党员。以丹徒人才政策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下沉企业,发放政策宣传页、宣传扇1000多份,提供就业创业咨询、人才政策解读等全链条服务,涵养人才“活水”。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进驻宝龙广场、举办规模企业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等措施,努力营造人才“近悦远来”、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