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浩
本报通讯员 李辰
随着气温逐渐转暖,我市各地悄然奏响春耕备耕的序曲,广袤的田间地头,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劳作图景徐徐展开。
2月15日上午10时30分,丹阳市农资储备中心一片繁忙景象。三辆小型运吊车正有条不紊地将5吨氮肥从仓库运至门外的货车上。它们将被送往陵口镇陵口村的种植大户唐前方的粮田里,保障春耕用肥需求。
先进农业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耕作模式。下午1时40分,在唐前方成片的农田里,两架无人机在田埂上方飞行、盘旋、起落,施肥灌溉。今年66岁的唐前方20多年来管理着220余亩农田。在供销社的指导和支持下,2020年,他将传统复合肥换成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缓控释复合肥,感受到机械化施肥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拿水稻来说,原来一亩地产量约1200斤至1300斤,现在的产量能达到1400斤至1500斤。”唐前方告诉记者,自改用定制配方的控释肥以后,劳动力成本和施肥轮次大幅降低,产量则明显增加。粮食的口感提升了,也实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生态效益,土地越种越“肥”。尝到甜头的唐前方继续扩大轮作,深耕绿色种植,为再一次丰收打下基础。
像唐前方一样,我市很多农户的种植方式已经改变。绿色种植理念的种子已在农户心中“发芽”。对于这个变化,丹阳佳农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翔最有发言权。
今年32岁的邵翔,个子不高,戴着眼镜。在从事农资销售的父母耳濡目染下,年纪轻轻的他谈起农药化肥,头头是道。“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农户测土配方,大力推广更高效率的新型肥料,提升农作物品质。”邵翔告诉记者,缓控释复合肥虽然价略高,但减少了施肥次数、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还节省劳力成本。最关键的是,它能减轻对土地酸碱平衡的破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的同时保养了土地。
近两年来,丹阳市仅缓控释肥的销售量就由2020年的200余吨上涨到去年的5000余吨。仅佳农农资有限公司去年各类复合肥销量就达到35000吨。“现在,我们大部分农户对绿色春耕的重要性已了然于胸。今年,我们储备了各类复合肥6000余吨。”邵翔信心满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为有效管控化肥农药使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市供销合作总社通过打造实名制购销渠道,推进农业生产精确管理;通过加快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推广绿色高效新型肥料产品;通过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户们讲解农药化肥减量等绿色春耕管理方法,为农户“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绿色春耕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去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借助13家农资龙头企业和130家“农资惠”网点,共销售水溶肥、缓释肥等肥料销售8000余吨,同比上升22.6%,绿色农资使用得到较好推广。
接下来,市供销社将发动系统农资龙头企业和经营网点,在农户中深入宣传开展绿色春耕的重要意义,积极推广绿色农资销售,力争全年销售占比再提升8至10个百分点,力促粮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