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2日
第01版:头版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精准分级培育科创企业 打造百花齐放创新生态

本报记者 潘宇琴 李明明

本报通讯员 郑吉 张旻婧

“镇江有山、有水、有寺,古时候又称为‘润州’,所以我们创业之初就给公司起了名字叫‘润峙之微’。”润峙之微流体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峙之微”)落户镇江不久,总经理赵东波对企业能在镇江在行业“立”起来很有信心,“曹操有一句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中的‘峙’是立起来的意思,今天我们的公司能够立起来,离不开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培育和扶持”。

打动赵东波的,不仅是国家大学科技园适时提供的人才政策、资源配套等多方面精准服务,更有暖心服务。去年上半年,赵东波在上海家中隔离了3个月,其间他接到园区的服务电话还有点意外,园区按照政府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主动对接、缺位办理,减免了润峙之微3个月的房租,“很暖心,我们运气也非常好,来了镇江以后就想待在这里,这是真心话”。

近日,在全省激烈的角逐评选中,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和镇江市创业宜园孵化器(镇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双双获评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A类),这也是镇江新区本次获得的“唯二”两块金字招牌。

产学研成果不断落地生“金”,科创企业陆续“破茧成蝶”、发展壮大,园区里创新创业呈现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党组副书记,镇江新区丁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坚介绍,“伴飞”“展翅”“领航”,园区正实施开展的“三大计划”为企业成长设下了路标——分别针对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科创企业进行分级培育和精准扶持。

润峙之微是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精准扶持的初创期科创企业中“小而美”的代表。创业团队致力于微流体技术研发,对医药化工中传统反应釜的安全隐患问题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入驻园区短短一年多时间,润峙之微在研发上就有了新突破。去年7月,这家科创企业与江苏大学流体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技术并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可分解挡块混合芯子》使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正与上海大学进行积极洽谈、对接。

对成长期企业,园区帮助企业用好相关优惠政策,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存在技术创新基础薄弱、信息获取渠道不畅、技术来源面窄、创新资金不足等问题,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快速、精准、暖心,园区的营商环境很不错。园区多年来高度重视人才及成果的引进工作,自入驻孵化器以来,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为我们提供了人才、科技、融资、办公等全方位要素的服务,让我们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稳健成长。”镇江亚夫兴农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秋生介绍,企业去年8月与东吴证券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将进入资本市场。

通过整合“政银企+”各类优质资源,园区为“展翅”企业搭建了科技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园区北交所“镇江第一股”企业——镇江三维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尝到了甜头,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范雪飞认为:“综合服务平台帮助我们有效解决了找政策、找融资、找场地、找服务等一系列需求,促进企业成果有效转化,赋能企业全链条发展。”

园区“领航”企业——江苏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业内知名的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提供商,去年年初项目又上新,眼下200多亩的生产厂房正在开工建设、有序推进。公司新建的110V电站、厂区道路路口设置等,都在各主管部门的协调之下顺利建成,金斯瑞政府事务高级总监滕少钢深有感触,“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来源于企业与政府点点滴滴的配合与沟通,镇江确实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因为有真正愿意为企业服务的政府部门,这是我们企业认为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希望能够早日达产,为镇江的经济添砖加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依托孵化培育优势,国家大学科技园已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家、上市企业8家,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8%,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03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特别重视科创型人才,尤其是将外来的投资者、创业者当作家里人一样对待,帮助他们融入我们的环境,让他们迅速吸取地方土壤的养分,迅速走向市场。”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丁卯街道党工委书记蒋峻青认为,“企业家的选择和投票是柔性的,又是刚性的,我们的工作要‘精准有温度’”。

2023-02-02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33983.html 1 3 精准分级培育科创企业 打造百花齐放创新生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