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婕 本报通讯员 陈浩
我市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同时肩负着守护长江生态屏障的重任。去年以来,我市统筹推进上下游和左右岸、“腾笼”与“换鸟”、治水与治污等工作,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保、岸线整治、法治建设等多层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长江大保护污染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长江镇江段干流水质保持Ⅱ类,江面上频现江豚身影。
市发改委(长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2022年镇江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动真碰硬,实行挂图作战、清单推进问题整改整治。
城镇污水垃圾污染处理方面,我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及海绵建设完善工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市居民小区基本实现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化工污染治理方面,壮士断腕破解“化工围江”,积极落实“一企一策”处置意见,目前,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压减至79家,总数较2006年下降85%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2016年以来,全市共关闭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795家;船舶港口污染治理方面,有序完成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设施建设任务,实现船舶垃圾、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全覆盖,“船-港-城”一体化综合治理模式得到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尾矿库污染治理方面,完成6家尾矿库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环境应急预案制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点滴努力,只为一江清水向东流。我市坚持同时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坚决落实长江禁捕退捕,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安置工作,实现“应退尽退、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工作成效得到国家督查组充分肯定;积极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目前已完成整治2516个,完成率89%;有序实施露天矿山修复,完成长江沿线10公里范围内107处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并通过省级验收,修复面积508.9公顷,修复数量和修复面积均为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有效提升沿江产业的“含金量”“含绿量”,2022年“四群八链”应税销售增长12%以上,全市工业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今年1月初,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保护区焦北滩区域开展日常资源监测时,近距离拍摄到全球极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至此保护区鸟类增加到129种。
经过持续保护和修复,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江豚保护志愿者多次拍摄到江豚嬉戏捕食的生动画面。每年冬天,都有候鸟在这里驻留,而且种类逐年增加。这些都印证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镇江画卷”徐徐铺展。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探索镇江特色新实践,在积极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弘扬具有镇江特色的新时代长江生态文化的同时,继续推进京口沿江生态风光带等示范段建设和绿色发展特色工作,打造标识度高、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亮点工程,引领示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