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新起点上,丹徒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南京都市圈建设加速推进的契机,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感受、乡村振兴、作风建设等方面发力,跑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率先走在前,确保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丹徒答卷迈好第一步。
新征程上,聚力聚焦产业强区不动摇
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新的一年,丹徒将持续在聚项目、增活力、强载体、优环境上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攻坚重大项目方面,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壮链,坚持亩产、效益、能耗、环境“四个论英雄”,加强项目信息挖掘、信息互通共享和项目预审评估,推动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力打通项目转化通道,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个以上。在创新驱动方面,建立企业上市、“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分类分级培育库,完善资金奖补、贷款贴息、基金引导等政策,有序推进“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积极稳妥、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合理规划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围绕“拿地即开工”、“一件事”改革、“不见面审批”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让企业群众发自内心地感觉到“合心宜”。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开展金融惠企把脉行动,动态更新企业融资“白名单”,扩大中小微企业受惠面。
新征程上,聚力聚焦生态优先不动摇
丹徒将保持咬紧牙关的韧劲、攻城拔寨的拼劲,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方面,狠抓问题整改。以铁的决心、铁的意志、铁的措施、铁的纪律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压实环境保护责任,细化完善突出问题和风险清单,逐条逐项挂账督办、专案盯办、跟踪问效、销号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不折不扣完成年度整改任务。另一方面,强化系统治理。持续抓好五大专项行动,深化落实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等重点任务,构建长江水域岸线生态保护屏障;加快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已整治水体稳定达标,实现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推进水泥、碳素等排放大户深度减排,加强面源管控,确保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双达标”。同时,坚持绿色发展。严把项目投资强度、亩均产出、能耗排放等准入标准,坚决淘汰转型无望、低端低效产能,为优质项目落地发展腾出空间。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共同守护好绿色家园。
新征程上,聚力聚焦品质城市不动摇
坚持把城市作为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型发展。优化谋篇布局,顺应同城化、一体化趋势,抢抓G312产业创新走廊打造、G346沿线片区开发、扬溧高速拓宽等工程建设契机,以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提前谋划,最大限度共享红利、共赢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人为本,编制“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进一步畅通城市内网循环。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体育小公园,统筹美丽宜居城市试点建设和公共空间环境整治,优化“智慧城管”平台,让城市成为更温馨的“家”。发展城市经济,坚持把楼宇经济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形态,完善配套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提升城市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顺应市民消费习惯改变,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积极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社群电商等新业态,切实提高城市吸引力、产业竞争力。
新征程上,聚力聚焦乡村振兴不动摇
丹徒将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三条主线,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夯实“农业强”的基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耕地保护,确保新建高标准农田9000亩。以发展都市农业为抓手,推动北部沿江农业带、中部万亩茶园示范区、南部生态稻渔集中区错位发展、交相呼应。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重大项目,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思路,全力攻坚区域公用品牌、丰富行业特色品牌,让更多“本土产品”成为“拳头产品”。浓厚“乡村美”的气韵,循序渐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红黄橙”榜长效管护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留住记忆乡愁。拓展“百姓富”的成效,研究制定“一村一策”增收方案。深入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落实好“六个一”机制,力争49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全部摆脱相对薄弱局面。
新征程上,聚力聚焦以人为本不动摇
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描绘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图景。兜牢民生底线,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坚持扩面与提效并重,巩固提升全民参保覆盖率,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构建更高水平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落实分层分类救助政策,加快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针对经济下行带来的各类社会问题,统筹推进常态化帮扶救助、双拥优抚安置、困难群众兜底等工作,把“民生七有”的要求落实落细落到位。完善服务供给,持续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加快区域医共体实体化运行,持续推动医院专科联盟建设,更高质量促进“学有所教”、更大力度保障“病有良医”。持续强化“一老一幼”服务供给,加快养老和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拆迁群众住房权益,让市民畅享美好生活。丰富文化生活,持续挖掘运河文化、书法文化、红色资源等要素优势,加快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新业态。常态化开展“共创文明城、文明我先行”结对共建,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让人的现代化和城市的现代化相得益彰。持续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办好各类特色文化活动,做大做强“宜文读书节”“‘益’起读书”等阅读品牌,让丹徒的人文气息更浓、文明之风劲吹。
新征程上,聚力聚焦全域善治不动摇
丹徒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巩固社会治理根基,让高效能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突出“抓大事、有特色、求实效”工作基调,持续深化以政治建设统领人大工作,成立“民呼我应”工作中心,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增强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围绕优化完善招商体制机制、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等专题开展协商议政,聚焦省市重点产业项目、退役军人事务服务体系等开展民主监督,全面提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深化群团改革,增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完善“大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持续开展先进镇(街道)建设、示范村(社区)创建,建立区镇两级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打造全域治理新模式。健全自治制度,规范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将协商议事融入基层治理,构建多元共治“同心圆”。构建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治理、综合治理、集成治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