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丹阳市委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和“生态要提升”紧迫任务,团结带领丹阳人民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年来,丹阳始终保持赶考答题的政治清醒,紧扣迎接服务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深入开展五项“百日攻坚”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暖企惠民行动”等活动,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持续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促进了工作提升,筑牢了政治忠诚。
一年来,丹阳始终保持合力攻坚的昂扬斗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及时优化各项举措。特别是面对来势凶猛的突发疫情,丹阳市委团结带领各级各层勠力同心、沉着应战,各级党组织、社会组织、网格员、志愿者众志成城、昼夜奋战,丹阳人民同舟共济、倾力参战,演绎了丹阳城共克时艰、共护家园的生动实践,铸就了丹阳人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力量。
一年来,丹阳始终保持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旗帜鲜明发出“班子带头,向我看齐”的强烈信号,健全每周六调度重难点工作机制,对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事关发展的重大问题、关乎民生的现实问题,制度化推进、清单式落实、销号式管理,全市综合实力、工业经济投资竞争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质量等指标均位列全国百强县前20位,广大干群争先进位的热情不断高涨、共铸荣光的底气持续增强。
2022,全力以赴 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坚决把稳住经济大盘作为重中之重,预计全年GDP增长4%;实现同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4亿元,增长6.6%,增幅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248亿元,增幅位列镇江第一。坚持项目为王,深化招商机制改革,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8个,总投资236.4亿元。47个镇江市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超序时5个百分点,国药项目部分投产,金宇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获评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省首批制造业“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5家企业获省科学技术奖,鱼跃医疗获省企业技术创新大奖,脑科学医疗装备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落户丹阳,2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计划。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突出,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
城乡建设有序推进
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机式更新,加快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交通路网,丹金高速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初步完成,丹延线、丹吕线等县道大中修工程顺利完工,成功入选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名单。抓实重点片区建设,西门片区拆迁工作全面完成,眼镜城项目主干道、展览馆投入使用。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持续优化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环节治理,完成城市重要节点绿化改造3.2万平方米,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综合推动镇村建设和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有序实施高新区花园村、丹北镇群楼村等8个农房改善试点项目,新增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美丽宜居村庄53个。聚焦富民强村,丹阳市级统筹物业项目稳步推进,4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实现年度增收目标。狠抓环保突出问题整改,78件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完成销号72件。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优Ⅲ比例均为100%,PM2.5平均浓度31.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0.3%。
安全底线不断巩固
坚持底线思维,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等重要工作为契机,持续解决群众诉求,263件重复信访国家治理件和8件省攻坚件全部办结,安置房“办证难”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序化解。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做好稳产保供,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农业基本盘进一步稳住。开展社会治理先进镇(街道)、示范村(社区)“双创”活动,构建“镇-村-网格-微网格”四级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推动教育、金融、市场流通三大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实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三大专项行动,平安丹阳、法治丹阳建设成效显著。严格债务管控,拓宽化债资金渠道,隐性债务化解总量全省领先,“脱红转橙”成果持续巩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和大检查活动,推进“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城镇燃气、消防安全、既有建筑、农村桥梁等领域专项整治,“智慧消防、智慧用电、智慧用气”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建立健全丹阳市委督导调度民生实事机制,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率、完成率基本达到预期。实施积极的稳岗、就业政策,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5500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供给,省丹中、吕叔湘中学迁建等重大工程稳步推进,高新区小学等5所学校竣工交付,全市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丹阳教育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民医院成功获评三甲综合医院,中医院异地新建工程主体封顶。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体系,实现“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覆盖。完善社会大救助体系,关爱关注特殊群体,市镇村三级救助中心投入使用,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启动运营,“丹优助、码上办”暖心卡受到各界点赞。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家,市图书馆投入试运行,丹剧《凤先生》荣获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深入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九里风景区、香海琴枫、七峰湖等成为丹阳市民家门口的网红打卡地。
2023,落细落实
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重点工作
202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承前启后、意义重大。今年丹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镇江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围绕“镇江一流,全省进位”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全力迈出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的坚实步伐。
今年的奋进目标是:GDP增长不低于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80亿元,制造业投资突破15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巡视整改等重点工作高标准落实,城市品质提升、镇村集聚发展等难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于这个目标,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效导向,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力抓好九项重点工作。
■ 提升产业质效,强化转型提质。把传统产业转型作为永恒课题,探索供应链整合、上下游带动等转型新路径。
■ 做强项目支撑,把握关键引项目。力争招引30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5个。加快构建项目签约、落地、竣工、达产全方位、全时段、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确保项目落地率、列统率、达产率、转化率大幅提升。
■ 蓄创新动能,强化创新第一动力。以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市为引领,全力突破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瓶颈,推动一批应用型科技成果加快落地。加强重点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力争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60人以上。
■ 深化改革开放,狠抓重点领域改革。以“放管服”改革为牵引,深化数字赋能,有序实施“一件事”改革,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全力推动企业事项“网上办”、个人事项“掌上办”。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改革,深化“红色代办员”制度,推动工业项目全流程审批30个工作日内完成,让更多企业享受“拿地即开工”的便捷和高效。
■ 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加紧对接筹备丹金高速、S358、中吴大道西延等交通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东西部环线县道大中修、乡村道路提档升级等工程,实现重要节点等级公路通达全覆盖。
■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成稳产保供任务。加大农业重大项目招引、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产品品牌打造,实现招引质效、投资总额明显增长。以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将农业园区打造成为三农发展主引擎。高效推进农房改善“一镇一试点”,推动村庄从分散布局向集聚提升突破。
■ 狠抓生态提升,深化污染防治攻坚。认真做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和各类环境问题整改,全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开展幸福河湖建设,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 持续改善民生,健全民生保障体系。扛起就业“首稳首保”责任,加大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扶持力度,有效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现新增就业14200人以上。做好生活困难家庭、重病重残人员救助帮扶,坚决织密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载体,用心用情讲好丹阳故事,放大“丹阳好人”效应,推动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新风成为全民共识。
■ 夯实安全基础,筑牢健康安宁防线。坚决贯彻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强“一老一小”防护,统筹做好医院救治能力建设、物资储备等工作,提升分级分类诊疗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生产生活不受影响。整合丹阳综治中心、大数据管理中心、“12345”热线中心,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构建统一联动指挥体系。
伟大时代召唤铿锵前行,伟大事业激励昂扬奋进。2023年,百万丹阳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争先进位,全面奋发图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为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