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2日
第02版:要闻

“疫”起久伴,冬不寒春可待

本报记者 翟进

刚刚过去的这半个月,我是恍恍惚惚而又清清楚楚——恍惚的是,“阳”来如山倒,对症抗疫、一日三餐、工作安排……事事入微几乎千头万绪;清楚的是,健康为上,抓主要环节,区分轻重缓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其实早在去年12月6日,家人就因工作需要执勤抗疫去了。作为警嫂,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体力,如蘑菇一般独自撑起一个家。12月16日起,我和俩孩子静默居家,一屋、两娃、三餐,是扎扎实实摆在面前的硬任务。“1号”大孩体质好不挑食,“2号”小娃禀赋不足会折腾,着实让人头疼。好不容易调配孩子的作息学习,我每天线上处理工作,过了几天还算太平的日子。

12月22日,一个有着暖橙色霞光的傍晚。或许是关在家里太久,“1号”大孩拿着我的手机,在阳台上对着天边的夕阳和渐起的万家灯火,探出窗外拍了一张照片,自己编辑图片配文:“疫情再严重,无论如何,都要有良好的心态。”当晚就很反常地表示“很累,想睡”。果然,第二天一早一摸额头,滚烫。一测体温,39.4℃!

不慌,也不能慌——我一边安顿好“1号”,让她尽量独自隔离在房间里,我全程戴口罩进出,严密监测体温,送饭送水送药,用记事板录下病程变化;另一边,安顿好“2号”,多洗手、多休息、增营养,尽量不在第一时间被“1号”传染。而我,更注重居室消毒、自身健康,特别是每天从外面采买回来后,必须全方位消毒,不能让外来的病毒形成叠加效应,加重传染。我千千万万不能倒下!

什么都别想,做就对了。每天就这么不知疲倦地消毒、清洁,做饭、送饭,写稿、传稿,加油、打气……“1号”体温虽然当天两次上探到39.8℃的高点,但次日便见好转,症状以咳嗽为主。

刚刚喘口气,“2号”果不其然也“装小狗”了。12月25日中午,娃直喊难受,体温39℃。或许是“载毒量”少,娃除了胃口不好,精神状况尚佳。

粉红色的布洛芬混悬液很快起效。精心照料了2天,“2号”看上去似乎“过关”了。然而事实证明,更大的考验在后面。

12月28日一大早,“2号”咳痰带出血丝,把我吓个半死。毕竟是个刚满4周岁的孩子啊!当晚又连吐两次,我的心理几乎破防。29日上午,我带着“2号”直奔医院,万幸的是经过影像检查,医生说目前是“支气管肺炎”,对症用药、密切观察……

回望这短短半个月的时光,它若水穿尘,很快便汇入正在翻篇的2022年。人这一生有很多事情要去学习,但一辈子最不容易学会的事情,是“接受”。接受病毒共存,接受病体虚弱,接受居家办公的方式,接受一切已然发生的事实。

半个月前,孩子带回一份幼儿园作业“种小麦”,她很认真地在小花盆里一粒粒撒下种子。在温暖有风的阳台上,这盆小麦如今已经长成了青翠的麦苗。虽然纤细,却挺直了腰杆,它们渴求生命、努力成长的姿态,让我相信:冬天已不寒、春天正可待!

2023-01-0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30385.html 1 3 “疫”起久伴,冬不寒春可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