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第06版:智库集萃·聚焦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

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担当文化育人重任

丁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未来国家文化建设作了系统阐述,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地方高校要勇于担当文化育人重任,在镇江新时代文化建设中作出应有贡献。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和骄傲,正是因为有优秀文化形成的强大凝聚力和发展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首次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认为这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视为党和国家文化领域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目标任务及内在逻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紧扣文化引领、文化铸魂、文化育人、文化兴业、文化传播的文化发展规律,逻辑紧密,系统性强,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举旗帜”,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不懈用以指导文化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聚民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切实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精神鼓舞振奋起来,团结一心朝着宏伟目标前进。“育新人”,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兴文化”,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展形象”,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上五个方面,“举旗帜”是根本,引领着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方向,其他方面是从不同维度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按照这些要求去做,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为增进文化自信担当文化育人作出地方高校贡献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神圣使命,我们要自觉承担起用社会主义文化“育新人”的光荣任务,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育人,致力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中华文化气度的时代新人。

结合地方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要着力强化意识形态管理,坚守思想阵地。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师生、指导实践,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积极介入、主动参与网络平台建设和在线教育,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播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入校园、入课堂、入教材、入人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要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提升文明素养。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爱与美”文化理念,提高师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推动省市文明校园建设。四要对接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做好社会服务。进一步整合校内旅游、文秘、艺术设计、健康管理等文化艺术资源,对接镇江旅游、创意设计、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纵深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体现校本特色、符合镇江气质、展示江苏形象的文化方案,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五要从更高层面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展示良好形象。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探索筹建国际学院,重点以“中韩国际交流中心”等为基础,推介教师参与境外研修、研学和孔子学院任教,在合作交流中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增强历史主动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郭昭昭

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不畏艰难奋力拼搏,一举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完成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也应看到,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也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在依然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前,我们如何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首先,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能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一穷二白面貌,依靠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前方的路该怎么走,今天,我们应当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有了历史自信,还必须增强历史主动。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它起源于欧美,长期镶嵌着西方意识形态的色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如何面对西方的理论和实践,直接关系到我们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还是把握历史主动,开创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应运而生,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我们增强历史主动,就是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走出这条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掌握了历史主动的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自然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2022-11-22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24918.html 1 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