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
第08版:法治周刊

以服务产业强区为抓手,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重点

丹徒检察机关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王运喜

本报记者 张驰川

近年来,丹徒区检察院以服务产业强区为抓手,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重点,依法能动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创新和丰富检察监督方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法律自觉和检察自觉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人为本优化营商环境

转变工作理念,为优化营商环境找准切入点。以服务“六稳”“六保”为抓手,先后出台《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任务工作清单》《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十条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主动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司法需求。在严厉打击危害企业发展犯罪,为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释压减负的同时,秉持“审慎谦抑”司法理念,综合考量犯罪情节、社会危害等情况,对7名民企法定代表人、关键管理、技术岗位等人员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对48人作出不起诉决定。注重“以人为本”,探索实施涉企社区矫正人员 “弹性管理”机制,对因生产经营需要外出的涉企人员,配合司法行政机关缩短审批时间,创新请假方式,延长请假有效期。2019年以来,共监督批假114人次,有效为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

发挥检察职能,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强化“四大检察”多元联动,加强涉民营企业虚假诉讼、民事执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紧盯超期审理、违法保全和先予执行、超标查封等问题,提出监督纠正意见29件,织密“保护网”。强化与行政部门交互协作,在涉企案件信息共享、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合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工等实际经营难题,筑牢“防护墙”。强化涉企信访快速处置,对涉民营企业控告、申诉、举报案件,实行首办负责、优先办理、跟踪督办、限期反馈机制,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2019年以来,依据该机制已办理涉民企控告、申诉、举报案件31件,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提升满意度。

破解难题丰富服务内涵

破解发展难题,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检察智慧。践行“寓爱于管”,积极开展企业合规工作。根据最高检全面探索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部署,及时向丹徒区委、政府及丹徒区委政法委上报《关于在全区开展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的报告》,成立企业合规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开展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异地企业等多途径企业合规工作,让企业真正脱胎换骨,走上依法合规经营之路。延伸办案触角,积极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坚持“一案一警示、一企一对策”,结合办案深入十多家涉案企业,分析研究涉案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管理薄弱环节、风险源点和制度缺失,对症制发法律风险提示函、检察建议等29份,提出意见建议43条,助力企业健全完善内控制度,推动合法经营。

丰富服务供给,为优化营商环境浓厚法治氛围。开展“直通式”线上普法。综合利用“两微一端”、门户网站、12309服务热线等载体,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关心的金融借贷、担保、劳动争议、合同履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法律及经营风险点,推送以案释法文章,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开展“订单式”进门服务。以普法进企业等活动为主线,依托“检察官进网格”工作,通过带案下访、实地走访、当面接访等方式,进企开展法治宣传向民营企业征询意见140余条,发放普法资料800余份,开展法律服务70余次,实现检察服务零距离。开展“案例式”警示预防。持续开展“精准普法月月行”活动,聚焦企业关心的法律问题,结合所办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相关做法被多家中央级、省级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丹徒区检察院将进一步领会落实好“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找准“着眼点”,抓实“着力点”,巩固“联结点”,打好“组合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加速跑”,努力为丹徒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检察产品和法治保障。

2022-11-17 以服务产业强区为抓手,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重点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24084.html 1 3 丹徒检察机关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