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董德福
党的二十大立足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时空坐标,多维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理论命题,发出了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时代最强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应当从一般规律、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定位,以及不断推进的原则方法等方面去加以深刻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符合其理论不断发展的一般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土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这就从一般规律上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即:只有通过空间维度的本土化(在中国就是中国化),以及时间维度的时代化,并在二者的统一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本土落地生根吸取养分,才能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不仅揭示了“能”“好”“行”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进一步阐明了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行,以及只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使得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学理和哲理。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国内外局势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两个大局”,深刻回答了处于全球历史关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创立并不断发展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进行的理论定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维度进行的理论定位,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当代表现形态。“中国化”与“时代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中国实际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中华文化也要随着时代演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化内含着时代化的意蕴。同样,也不能离开中国化来谈论时代化。我们在考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必须明确中国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而且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变局是两者之间互动形成的结果。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准确定位。
第三,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原则方法。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原则方法: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二是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引领时代,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要在解答时代问题、化解实践难题、解决主要矛盾中寻找理论生长点,形成原创性理论成果;五是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贯通中,在国际国内深刻复杂的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的大环境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六是坚持胸怀天下,善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确立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深刻理解“六个坚持” 准确把握理论精髓
洪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六个坚持”,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团结奋斗,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篇章。
第一,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立场。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一系列体现人民至上的大历史观,强调我们党要“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始终不脱离、不动摇这个立场”。这既是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解决好的重大立场问题。
第二,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道路,取得了全国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同样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只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就一定能在大变局的时代扛起历史担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脉搏,立足伟大实践,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真正做到了守马克思主义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锲而不舍地探索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直面问题、追求真理的实践品格。在新征程中,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第五,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方法。系统观念是一种基础性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两个大局”“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等一系列重大创新,都是系统方法论的理论成果;我们党要求树立总体性观念,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能力,则是系统观念的具体化展开和应用。我们一定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第六,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宽阔胸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胸怀天下是一种关切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注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更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胸怀天下,立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历史担当。我们一定要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拓展世界眼光,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