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涛 唐皎 潘宇琴
新时代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矛盾新变化,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产生?丁卯街道通过设立在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多元调处暨诉讼服务工作站,对推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延伸至社会治理末梢进行了创新探索,他们突出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等重点环节,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也为矛盾纠纷溯源治理增添了新成果。
强化党建引领
筑牢百姓身边的解纷阵地
丁卯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抓手,按照“党政主导、司法主抓、社会联动”原则,在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上下硬功夫,将党建工作与人民调解深度融合,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前沿阵地。
由镇江经开区法院丁卯法庭与丁卯街道西苑社区居委会共建的“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工作站”,搭建起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新平台,工作站整合吸纳社区干部、退休人员、网格员等加入调解队伍,形成丁卯街道、司法所、法庭、社区“四方合一”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基层治理力量下沉一线,走到百姓身边,并通过线上“苏解纷小程序”及线下调解,实现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工作效率。
建立联络机制
“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提质效
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过程中,丁卯法庭与西苑社区多元解纷诉讼服务工作站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体化,对依法达成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不仅大大提高调解协议权威性,而且还提升了纠纷调解的质效。
“很感谢丁卯街道宜调解中心调解员,才让我们的婚姻继续下去……”三年前,退役军人刘某与妻子因离婚复合纠纷闹到法庭,在法院开庭前,刘某作为被告来到丁卯宜调解中心,申请诉前调解。调解员耐心倾听诉求,通过集中听、背靠背谈、个别交流的方式,仔细了解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条款,依法给出调解建议。调解双方深思熟虑后,接受了调解员的调解建议,并于当日签订了调解协议。
然而原告母亲认为调解协议没有法律效力,阻止夫妻俩和解。调解员仅给其发了一条微信,就成功维持了原调解协议,微信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第三十一条明确,‘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 在工作中,丁卯街道宜调解中心与丁卯法庭建立了日常联络机制,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一体化,对依法达成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提高了服务质效。最终,原告母亲不再反对他们复合,原告也在开庭当日赶到法院撤诉。
优化调解体系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近年来,丁卯街道政法和社会事业局强化部门联动和统筹协调,发挥“丁卯宜调解中心”“宜调解文化宣讲团”“丁卯街道百名老年人人民调解工作站”等服务品牌优势,紧盯矛盾纠纷产生、发展、演变三个阶段,重点突出在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上下硬功夫,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下,丁卯街道持续优化“9311”调解体系,推动街道和社区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调解工作室(江苏省金牌周秀琴个人调解工作室、六大市场诉调对接工作室、马家山社区家事调解工作室)、1个调解中心(丁卯宜调解中心)和1个多元解纷工作站实体化运作,通过专业细分、诉源治理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