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晨飞
本报通讯员 涂琨
十年来,润州区主动适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市民群众新期待,强化改革创新、推进精细管理、落实长效举措,辖区内环境卫生持续向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容秩序逐步规范、城市品质日益提升。
润州区围绕文明城市复审迎检、大气污染防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毁绿种菜”专项整治等开展了一系列整治行动,为辖区市民营造了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城管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润州区城管局将36项行政处罚权及相应的行政强制权赋予街道综合执法局,委托街道行使71项行政权力事项。一线执法人员执法记录仪配备率达到100%,通过组织培训,使一线执法人员能够正确使用、管理执法记录设备,对重要执法整治、案件办理、送达等采取全过程录制,并建立专项档案留底管理,强化权力监督和执纪问责,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和执法人员的利益。
当前,润州区已实现全区道路、街巷、村庄等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形成“干、查、督”闭合循环体系。润州区道路保洁总面积为4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实施机械化清扫保洁道路面积为422.66万平方米,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98%。加大环卫设施投入,优化垃圾清运模式,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所有垃圾运输车辆均实行加盖、密闭运输、杜绝抛洒。中转站配套降尘除臭喷淋设备,及时加大垃圾渗沥液排放管控,实现收储、转运垃圾的地方化脏为净。
十年来,润州区共投入400余万元,升级改造城区公厕70座,新建2座、改造2座农村公厕,部分公厕增设“第三卫生间”“母婴间”,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了一厕一景的提升改造目标。
从2017年3月开始,润州区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206个小区已全部完成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设置,共建设54个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垃圾收转运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基础设施已完成投放。
润州区在和平路街道润康城小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建设,小区内设置了两个智能垃圾房,内部提供智能垃圾回收设备、空调、洗手池等配套设施,通过镇江市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实现了垃圾分类智能化回收。同时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用持续不断的宣传措施和激励举措来提升广大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