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宁华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习近平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的讲话
采访金霞时,她刚刚结束了一堂化学课,几名学生簇拥着她走出教室,意犹未尽地向她讲述着做实验的惊喜。在得到金老师的评析后,走廊上传来阵阵欢快的笑声。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对社会发展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所衍生的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如何让学生对化学服务人类、造福社会有更直观的认识?理想中的化学课是怎样的?金霞萌生这样的教学反思要追溯到2014年。那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谆谆嘱托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金霞从此找准了“奋斗坐标”:做点亮学生梦想的“筑梦人”。而作为一名乡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她把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当作教学探索的首要任务。
初中化学涉及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和概念需要识记,常被人们称为理科当中的“文科”。金霞发现,化学教学中那些抽象难懂、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非常容易消磨一部分不擅长“读背记忆”学生的学习兴趣。她尝试着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每当讲到化学知识点时,就会延伸出一些生活小常识,比如讲到氧化铜,她会给学生科普:变色眼镜在日光下能变色,是因为玻璃片中加入了适量的卤化银晶体和氧化铜。
在讲到物质鉴别的时候,她指导学生按照要求配制好溶液,贴上标签,每4人组成一组,告知试剂的名称,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来一一鉴别。课后,她常常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化学”进行解析,让学生们感受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金霞的化学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体验到化学世界带来的无穷乐趣。同学们说,金霞老师就像“化学催化剂”,在她的“催化”下,让我们爱上了化学。
金霞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带班级成绩连年优异。2022年,她荣获丹徒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出贡献奖”。今年9月,金霞申请调离已经工作20年的丹徒区高资中学,来到镇江市宜城中学教授两个班的化学课,仅从工作量上来讲就翻了一番。 “图什么?”家人问,朋友问,记者也问。金霞一笑,坦然相告。在她看来,教师肩挑着学生的未来,是学生成长路上的“筑梦人”,自己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持续追求知识的更新,消除职业倦怠,不断迎接挑战,确保让每一个学生高效地学到更多实用、先进的知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教师嘱托的那样,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金霞始终心怀师者的责任与担当,抓住一切获取新知的机会,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积极主动投入教育改革实践,在教育这一方圣地上,守望着学生的成长梦,也守望着自己的教育梦。金霞这样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教育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堆叠,而是助长生命发展的动力,需要的不是立即见效,而是给予养分,静待花开,和孩子们一起追逐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