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泠
本报通讯员 吴兰珍 沈蕾
从青春期到孕产期,再到更年期,每一位身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人生角色的女性,或多或少都会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市精神卫生中心普通精神科女科主任、主任医师方洁建议广大女性,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苗头”,需予以重视并及早干预,以积极、阳光的心态拥抱生活。
“女性在各个时期,面临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方洁接诊的女性咨询者中,同一年龄段的往往有着某些共性特征:青春期易有经期心境问题,比如烦躁、脾气差;到了婚育年龄,等熬过亲友“一日几催”,结婚生下孩子后,不少女性会难以适应从“掌上明珠”到“宝妈”的身份转变,产生失落感;全职妈妈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孩子和家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影响到她们的情绪,引发不安全感和焦虑感;女性到了更年期,睡眠问题、焦虑烦躁接踵而来……
除此之外,职场女性也是心理问题的“重灾区”。
“职场女性社会竞争压力大,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完成高强度的工作,还要兼顾孩子的养育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她们出现焦虑、烦躁、忧郁等负面情绪。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导致它发作的背景和原因,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就是要善于挖掘患者心底深处的问题,通过治疗,尽可能为患者解除痛苦。”方洁曾经接诊了一名因长期浑身疼痛无法行走的企业女高管,经过多次交心,方洁得知她的病根在心不在身。指出问题所在后,患者积聚已久的情绪得到宣泄,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逐渐摆脱了疼痛的折磨。
“如今,女性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不仅要肩负家庭的责任,还要有自己的事业。此外,不同于男性相对理性的心理特点,女性一般比较感性。也正因此,女性出现情绪问题和患忧郁症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作为女性心理健康咨询专家,方洁也坦言,这些年与咨询者沟通交流,她感受到了几个良性发展趋势:一方面,通过多年持续宣传科普,大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知识面的扩大,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其实,来门诊做心理咨询,并不一定就是得了心理疾病,有的只是来寻求一个发泄渠道,及时排解负面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方洁表示,对于咨询者,心理医生会根据其个体情况,给予“量体裁衣”式的心理减压疏导或治疗,比如分析个人角色、纠正错误认知等。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称得上是百分之百的心理健康;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健全自己的心理,从而拥有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女性如何保持心理健康,方洁给出了几点建议:平时要增加自身内动力,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多给自己一些私人空间,不要反复强化女儿、妈妈、妻子等身份,从而把自己固定在某一身份中。对待生活,应该充满热情,哪怕给自己放一天假,约闺蜜出门逛街、购物、享用美食,都是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的方法。
“无论是家庭成员关系紧张,还是职场压力过大,不管人生中哪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要及早找心理医生咨询减压疏导,给心灵做一次SPA。”方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