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9日
第01版:头版

做大做强大米产业延伸链,推进一二三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万元——

产业兴农,戴庄走宽促农增收致富路

本报记者 胡建伟 辛一

田间水稻随风摇曳,柏油路面整洁通畅,房屋外墙上农耕文化彩绘随处可见。走进句容天王镇戴庄村白沙自然村,可谓一步一景。

“那里就是小有声誉的白沙稻田画。”戴庄村党委副书记李有意抬手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稻田。稻田画共分三个部分,最下面一排字是“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美丽句容福稻天王”,字的左上方是一个大的党徽,右上方是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图案,营造农民丰收的喜悦,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2019年,白沙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核心区330亩农田修整成了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高灌低排、配套齐全的高产田、稳产田。此外,采用稻鸭共作的方式种植——鸭子在稻田里“安营扎寨”后吃掉稻田里的害虫杂草,鸭粪回田为水稻提供养料,并在田间养殖鱼、虾等水产增加收入。

“今年承包了27亩有机水稻,收割后,留下近30厘米的稻茬,只要定期灌溉,到10月份就又可以收割一季,这就是再生稻。”白沙村66岁的村民夏金祥介绍,再生稻由赵亚夫推广种植,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又可以提高产量,深受农民欢迎。目前,戴庄村的再生稻种植面积有近千亩。

李有意向记者算了笔账:“按照测算,前期稻大概每亩产量700斤,再生稻每亩产量基本可以达到300斤,这样前后两茬可以达到每亩1000斤的产量,这和其他的常规稻差不了多少,卖出的价格却要高出不少,再加上鸭的收入,亩均效益高了很多。”

戴庄还在不断做大做强大米产业的延伸链。李有意告诉记者,有机越光大米的淀粉含量处于普通大米和糯米之间,可以很好地用来酿造白酒和加工成年糕、粽子等。他们引进了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以有机大米为原料,开发了一系列的白酒和年糕、粽子产品,这些产品已经推向市场,深受青睐。

李有意说到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是亚夫生物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和土山土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记者在公司的游客体验中心(稻文化展示馆)看到,这里展陈着各式各样包装精美的容稻酒和年糕、粽子产品。

亚夫生物科技公司运营总监张婷婷介绍,公司是国家重点推广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也是国家农业农村部的试点单位,集农业科研示范和农产品深加工、生态农业旅游于一体,都是以“稻”为核心展开的。比如,农产品深加工主要是针对戴庄的越光大米,有容稻酒、越光液、天王米酒三个品牌,另外还有一些季节性产品,包括年糕、粽子等。“公司2019年开始对外营业,生产的酒这两年销售大概300吨,消耗的越光大米120吨。”

戴庄根据自身的地形特点提出了“水田保粮、岗坡致富”的经营理念。李有意告诉记者,在岗坡地上广泛种植着猕猴桃、日本甜柿、蓝莓、桃子等经济林果,树下养着鸡鸭,种植牧草可以喂羊,还利用发酵床养猪,可以说形成了经济林果+草+畜禽的有机生态产业体系。“经济林果的产值比水稻要高不少。”李有意举例说,在戴庄,目前经济附加值最高的就是蓝莓,一亩产量大概800斤,按平均批发价30元一斤算,亩产值大约2.4万元,“达到5000元钱的亩产值,就可以说是很高效的农业了。”

戴庄还成立了戴庄旅游公司,借助旅游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农耕文化品牌课程。比如和镇江市教育局合作的小桶种稻活动,旨在在中小学生心中种下农耕文化的种子,取得了积极的反响。这些年经过逐步完善,戴庄构建了一条精品的红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旅游路线——从赵亚夫事迹馆到白沙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和白沙特色田园乡村,再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土山土水智慧农场,逐步打造了一个“路在林中、家在景中、人在绿中”的田园牧歌式戴庄。

据了解,目前戴庄全村866户中有812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全村务农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所得利润的80%返给农户。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负债80万元逐步提高到年收入40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戴庄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万元。

专家点评

镇江市委党校法政教研室副教授张雯: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其实,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所以,五大要求中产业兴旺处于首位。如果农民兜里没有钱,是实现不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根本前提,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关键所在。

产业兴旺为农民的创业就业开拓了空间,让农民有更多增收渠道,是增强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坚实支撑;产业兴旺吸引外来资源和人才,也让农民更好实现就近就业,有利于解决乡村人口空心化问题,以及规避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产业兴旺使得乡村成为投资和拉动内需的广阔天地,从而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总之,只有乡村产业振兴了,才能富裕农民、振兴乡村。

2022-10-09 做大做强大米产业延伸链,推进一二三产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至2021年的3.75万元——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18137.html 1 3 产业兴农,戴庄走宽促农增收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