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08日
第04版:肩扛责任 勇挑大梁

丹阳:锚定目标加油干 攻坚克难争荣光

今年以来,丹阳认真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生态要提升”重大要求,全面落实省委和镇江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政治责任。重点围绕GDP增长6%的目标,对工业增加值等8项重点支撑指标进行分解,并细化到月、落实到镇区,推动丹阳干群进一步坚定信心、加压奋进,为全省全市“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全力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

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紧盯全年目标,深化“一号战略”,系统打好产业强市总体战,全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形成的损失补回来。

攻坚重点指标。今年以来,丹阳积极应对挑战,坚决扛起稳住经济大盘政治责任,上半年GDP增长2.5%,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于全省前列,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稳向好。接下来,我们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镇江一流、全省进位”和全年GDP增幅6%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监测调度,尤其是对上半年GDP核算中增速较低的关联指标,以及7月份下滑较大的31家重点企业,逐一分析研判,找准问题原因,落实有效举措,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力完成任务。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重点指标逐项做强支撑,按月分解任务,重点在“扩增量”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个转企”“小升规”“产转法”培育库,做大“四上”单位库,全力确保强项指标优势不减、位次不掉,弱项指标迅速回补、迎头赶上。

做强项目支撑。当前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正处加快扩张“窗口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除本身蕴含着巨大动能外,也将为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有利契机。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一号战略”,变中寻机、化危为机,坚持引进“优质增量”与盘活“优势存量”相结合,重点突出三个方向。一是围绕现有飞达集团、龙江钢铁等骨干企业,抢抓“双碳”发展机遇,依托丹阳港公铁水联运等资源,强化纵向链条整合,进一步拓展企业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二是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加快推进新能源重卡项目,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围绕数字经济培育,坚持数字产业导入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力,紧盯总投资30亿元的京创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围绕大健康产业,发挥鱼跃医疗、慧创医疗等企业引领作用、研发优势,积极拓展远程诊疗、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做大数字经济规模。同时,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狠抓47个镇江市级重点项目推进,确保近期全部开工、投资进度达到序时。

加快转型升级。近两年,丹阳大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先后入选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智改数转”成效明显地区,1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我们将持续培优做强主导产业,“一链一策”推动七大产业链精细发展,推动眼镜、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引导企业加快“企业上云、机器换人”步伐,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产品体系优化升级。围绕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固链强链、延链补链,鼓励更多“链主”企业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升关键技术控制力、产业链条整合力、产业集群带动力。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鼓励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确保年内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30%。

强化创新引领。近年来,丹阳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成功入围首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接下来,我们将以争创国家创新型示范县(市、区)为契机,进一步做强创新载体支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领域创新,推动大健康、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体化运行北京、上海等“科创飞地”,常态开展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活动,推进浙江大学、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与更多丹阳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借力“揭榜挂帅”制度,实施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确保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6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优化“丹凤朝阳”人才计划,举办好招才引智“镇江日”丹阳—武汉专场活动,实施青年人才集聚工程,力争新引育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

提升开放能级。7月份,丹阳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4.5%,1-7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3.8亿美元,增速领先全省平均2.8个百分点。我们将主动对接“双循环”格局,抓好RCEP生效契机,全面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更大力度拓展东盟、日韩等海外市场,推动开放型经济迈向更高层次。抢抓国内统一大市场新机遇,深入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找准产业定位,扩大市场份额。优化提升外贸载体,发挥眼镜、五金工具、高端合金钢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用,拓展外贸新形式,加速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强化重点市场监测分析,引导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参与境外并购,加快走出去步伐,稳住对外经济基本盘。

全力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

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们将把稳住市场主体、提振发展信心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想方设法解决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与广大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共谋未来。

用足政策“工具箱”。认真梳理上级关于助企纾困的一揽子政策,深入研究、逐项细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落实速度。在1-8月完成退税24.35亿元、缓税10.19亿元的基础上,聚焦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等受国内外市场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发挥丹阳市“纾困解难22条”引导作用,通过持续减税降费、减负降租等方式最大限度释放政策集成效应。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消费持续回暖。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精准解决房地产企业发展难题,用足用好“镇江房地产10条”“丹阳房地产8条”,推动传统大宗消费平稳发展。

搭建政企“连心桥”。结合推动省、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落地落实,以“党旗镇红、‘丹’当先锋”活动为引领,进一步深入联系镇区、项目现场、企业一线,开展“纾困解难、暖企走访”活动,做到888家规上企业全覆盖,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货运物流、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政府高效统筹各方资源的优势,高规格、高质量、高频次举办招商推介、金融对接、人才招引等活动,适时举办房地产、眼镜及视光学等关键产业、重点企业座谈会,进一步增强企业深耕主业、安心发展的信心底气。

当好优质“店小二”。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理念,制度化推进营商环境痛点堵点问题解决,落实落细“丹舒心”94条,建立健全提前介入、集中会商、简化流程、并联审批等服务机制,持续推进“啄木鸟”督办护航专项行动、选派“红色代办员”争做“金牌店小二”活动,打造更多“助建服务”“先锋自然”等创新品牌,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导向,系统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和信用监管体系建设,让公平法治诚信成为丹阳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

全力筑牢安全稳定坚实底线

紧紧围绕保障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工作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用好风险防控“四项机制”,主动作为、分类施策,坚决守住不发生严重政治安全问题、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底线。

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决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续会精神,按照“防在前、早发现、快处置”原则,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不断细化防控单元、做实基础工作,全力以赴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持久战。围绕平急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要求,因时因势动态调整防控措施,抓严抓实交通卡口、车站等重点场所管控,持续开展动态“敲门行动”,强化重点群体应检尽检,不断提升疫苗接种率,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底线。

毫不松懈守牢安全底线。严格落实“两个不放松”和“务必整出成效”要求,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提升“智慧消防、智慧用电、智慧用气”覆盖范围,确保“三年大灶”圆满收官。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整改,强势推进工业“散乱污”企业整治、黑臭水体治理等五大专项行动,谋划推动一批中长期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确保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见底到位。提升金融风险监测敏锐度和处置专业度,常态化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全面排查化解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金融风险,压实政府性债务率“脱红转橙”成果。对照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建设标准,更大力度攻坚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多措并举“减存量、遏增量、防变量”,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全面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树牢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提振“敢为善为”的信心底气,激昂“勇挑大梁”的精神面貌。市领导带头承压、做好榜样,镇区、部门坚决做到“班子带头、向我看齐”,引导党员干部振奋精神、强化担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抓经济上来。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不断提升“三项机制”穿透力、引领力,更大力度选树先进典型,切实调动起全市上下“咬定目标干、加压奋进跑、扛起责任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任在肩,才能一往无前。丹阳将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到全省大局中考量,把各项指标放到全省范围内比拼,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和“事事对标对表”的责任感,奋战百天、决胜全年,在全省“敢为善为、勇挑大梁”的赛道上跑出丹阳精彩、作出更大贡献。

(郦苍)

2022-10-08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18006.html 1 3 丹阳:锚定目标加油干 攻坚克难争荣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