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第12版:春江潮

重读《瓦尔登湖》

□ 龚舒琴

坦率说,上世纪80年代最初开始有意识地文学阅读时,我对卢梭和梭罗是傻傻分不清的。直到终于把这两人区隔开时,已过而立。彼时,海子早已落下《瓦尔登湖》灰飞但不烟灭。事实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人。他们社会身份各有千秋,但无一例外的都是超一流的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让·雅克·卢梭,毕生致力于“身心入世”。他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亨利·戴维·梭罗,则毕生致力于“身在遁世”“心在入世”。他是19世纪美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博物学家。

梭罗一生创作了 20多部散文集,惟《瓦尔登湖》备受世人热捧。2016年,该书成为清华大学新生收到的特殊礼物。据说,上海绍兴路27号一家书店对面的服装店主,居然珍藏有210个版本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的英文书, 若按字面意义,我更喜欢翻译成“林中生活”。限于水平,我没有认真啃完英文原著。只是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过三种不同版本的中文书。半百人生后,才仿佛和作者有了心灵的契合。

这是一本散文书。一本生活实录。1845年到1847年,在距离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两英里处的一座自然湖畔,梭罗度过了两年多的独居时光。他生活,他记录,他思考。小到一粒豆、一棵树、一颗铁钉的观察描写,大到对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古印度经典哲学的体悟反思。

为什么会写下此书?很多人认为应该缘于相依相伴兄长突然离世带给他的重创。他需要有一个地方疗伤,需要足够长时间的耐心等待。平心而论,18个章节,处处蕴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而我认为,最具启发意义的,当推第3章《阅读》。 在这一章节中,梭罗不惜笔墨,用近万字的内容讨论了三个话题,堪称时下阅读推广的宝典。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梭罗认为,“一个书写的字就是上等的文物”“书是世界的珍贵财富,是各个民族代代相传的健康遗产”“作家,是在对人类的心智在讲话”。当一个人,一旦“书读得好,就是以一种真正的精神阅读真正的书,这是一种崇高的训练”。因为,“书之所以为我们而存在,也许是因为它会解释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并揭示不可思议的事情”。

而“读什么书”得因人而异。梭罗说,“有进取心的学者要研究古典作品”“不管是他用什么语言、不管他多么古老”,因为“古典作品都是被记录下来的人类最崇高的思想的话”。在梭罗看来,“最优秀的书,甚至那些所谓的优秀读者也不读”,因为他很快会发现,他“根本找不到可以交流体会的人”。惟有适合自己的书籍,才可以在“四周黑暗无知的深渊之上,架起一座桥”。

应该“怎么读书”?梭罗给出了四个具体要求:阅读应该从孩子抓起,阅读应该从村庄抓起,阅读无须刻意,阅读更无须名家推介。

值得关注的是,在书中,梭罗大量引用了东、西方古典名著语录、神话传说。而中国经典《论语》等古籍的引用则读来亲切。据说,梭罗阅读过很多法语版的中国典籍。第一章《节俭》,在论述人的知识和现实之间关系时,他引用《论语·为政篇第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第五章《孤独》中论生死鬼神时,引用《中庸》第十六章“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使天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第十一章《更高的法则》描述品味食物和心境相关时,引用《大学》曾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而阐述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兽性,则引用《孟子·离娄章句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是的,这是一本记录生活的散文书,但更是一本博物学书。在第十二章中,作者借隐士和诗人有关钓鱼的一段对话,让他名目繁多的“野兽邻居”闪亮登场。单是鸟类,就有鸽子、啄木鸟、菲比鹞、山雀、鹧鸪、知更鸟、丘鹬、樫鸟、大林鸮,而和“会疯狂大笑”的潜鸟一次偶遇,则让作者想到了一局一人一鸟的好棋……

全书在《春天》到来时完美收官。春天来了。瓦尔登湖开冻了。梭罗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因为,“春光来临之前的一切琐碎事,都在春光的照耀下变得微不足道”“从今往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瓦尔登湖》告诉我们,俗世的你我,“想过的人生”,不只是一个梦,一首诗。人人都有,在眼前,在远方。

2022-09-16 2 2 镇江日报 content_215577.html 1 3 重读《瓦尔登湖》 /enpproperty-->